『舊氏族啊……』
趙弘潤連忙回禮,報以善意。
他口中的舊氏族,大抵是魏國建國初期,或者吞併梁、鄭之後的大家族。
比如尚氏,據趙弘潤所知就是河東這邊的望族之一。
當然,那是曾經。
如今,這些舊氏族絕大多數逐漸消亡,逐漸被人所遺忘,只有在像尚縣這種犄角旮旯,才能找到一絲舊氏族的影子。
事實上在趙弘潤看來,雖然貴族取代了舊氏族,但事實上這並不是好事。
舊氏族是家族制,同時也是氏國的前身,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舊氏族唯有廣施善緣才能聚攏更多的平民為他們效力,因此,舊氏族的人一般潔身自好,在當地頗有民望。
但如今魏國的貴族則不同,他們的地位來自於朝廷的冊封,與平民的擁躉並無直接利害關係,因此才產生了貴族與平民的對立。
說白了,同樣是剝削平民,但舊氏族更加寬厚,仍然重視平民的聲音;而如今魏國的貴族,則剝削地更為徹底,欺壓平民也愈發肆無忌憚。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很遺憾,但舊氏族的沒落是必然的,畢竟魏國朝廷不可能坐視這些有民望的舊氏族繼續做大——若讓這股得到當地民心勢力的長存下去,姬趙氏還玩什麼?
因此,由朝廷冊封的貴族取代舊氏族勢力,這是必然的。
在寇正的指引下,趙弘潤一行人緩緩前往尚縣。
待等來到尚縣一瞧,趙弘潤總算明白呂湛當時為何會用那樣輕蔑的語氣嘲諷晏墨,原因就在於尚縣這座山城,根本不足以成為城,純粹就是一個小山村。
比如說,晏墨猜測尚縣或許以城牆禦敵的那堵城牆,其實就是一堵僅一人高的土牆而已,趙弘潤甚至懷疑,他宗衛中力氣最大的褚亨,甚至可以直接將這堵土牆推倒。
這種玩意,怎麼用來禦敵?
回頭瞧了一眼晏墨,趙弘潤好笑地發現,在看到那堵土牆時,晏墨震驚地張著嘴,一臉目瞪口呆。
倒是呂湛在旁得意地笑著。
“寇大人是如何抵禦那些韓軍潰兵的?”趙弘潤忍不住問道。
寇正略帶靦腆地笑了笑,頗有些不好意思地講述起來。
原來,當那兩百餘名韓軍潰兵進攻尚縣的時候,尚縣內當時就只有一群孤老,身強力壯的年輕人不是狩獵去了,就是在修路。
當時寇正勇敢地站了出來,對潰兵的頭頭,一名五百人將說:你們要食物,可以,但是你們不許殺人搶掠。只要你們答應這一點,我們就給你們食物,否則,我們就燒掉縣內的糧倉,一拍兩散。
礙於寇正強硬的態度,那名五百人將最終答應了,為了得到寶貴的時候,他按照寇正的條件,在城外等候。
但是謹慎起見,讓部下一名百人將帶著二十幾名士卒進城監視。
果然,寇正籌集了每家每戶的餘糧以及醃菜醃肉,讓縣內婦孺生火做飯,隨即將飯菜送到了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