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為什麼不趁著齊王呂僖亡故的機會展開反撲呢?』
趙弘潤著實想不通,因為就當時的情況,倘若楚方不顧一切地反撲,不見得不能收復失地,不能將壽郢這座王城從聯軍的手中奪回來。
可楚方偏偏沒有,即便在清楚齊王呂僖或許已經亡故的情況下,楚國還是向聯軍求和,簽署了在趙弘潤看來都有些恥辱的《壽郢和約》。
《壽郢和約》註明,此戰聯軍從楚國攻佔的土地,皆歸聯軍國所有:
根據齊魯魏三方私下商議的結果,自相城到銍縣、蘄縣,渦河北的大片土地,將成為魯國的領土。而鍾吾、東海縣、海州、陽陵等東部沿海城池,將成為齊國的領土。
同時,齊魯雙方亦為未能到場的吳越領袖少康爭取了莫大的利益,幫助吳越奪回了幾乎整個會稽郡——會稽郡,亦或是江東吳越之地,本來就是吳越兩族人民所有。
而魏國如今作為齊國不亞於魯國的穩固盟友,亦得到了固陵、苦縣、桐丘等幾座城池,雖然趙弘潤對於這幾座城池,心底本來就不在乎。
畢竟這幾座城池乃是川北騎兵與遊馬騎兵掃蕩過的城池,境內的財物皆已被搬走,當地的楚民亦被遷往商水縣,只剩下一塊空地,要這玩意幹嘛?
魏國在三川郡有的是未經開墾的荒地,何必要這幾塊飛地?『注:飛地,即與本土不接壤的土地。』
別看這些城池彷彿與魏國的宋地接壤,但說實話,趙弘潤從未將宋國降將南宮當成自己人。
因此在解決南宮這個問題前,趙弘潤根本不可能去發展這幾座城池,畢竟固陵君熊吾的領地就夾在宋郡與平輿君熊琥的領地中間,若是發生什麼變故,商水縣根本來不及救援。
更何況,趙弘潤自己的商水縣都還沒發展好,哪有什麼精力去發展這幾座城池。
當然了,將這幾座城池丟給朝廷,讓朝廷在國內百姓心目中也長長臉,這倒是個不錯的主意。
而除了割地以外,楚國亦同意賠付大筆的賠款,正如羋姜所言,魏軍此番在楚國這邊已搶奪了許多許多的東西,多到趙弘潤都感覺有些不對勁:楚國為何如此慷慨?
他本能地感覺這其中必定有什麼陰謀。
只可惜,他想來想去也沒想出個頭緒了,於是最終只能不了了之。
但不可否認,他的判斷是沒有錯的。
事實上,當得知王城壽郢陷落的時候,驚聞此事的壽陵君景舍、上將軍項末、邸陽君熊商等楚國的頂梁賢臣們,火速來到了『虎方』。
因為在失了壽郢後,楚王熊胥便移架到了虎方。
在虎方縣的城守府內,當邸陽君熊商見到了項燕後,脾氣暴躁的他一把揪住了這位老將的衣襟,因為據他所知,正是因為項燕在守城時選擇了愚蠢的戰術,才使得魏軍攻破壽郢,繼而直接導致聯軍攻陷了他們楚國的王都。
相比之下,與熊商同時抵達虎方縣的壽陵君景舍,他的態度就要穩重許多,因為他十分懷疑,項燕這位經驗豐富的項氏老將,居然會犯下這種疏忽。
而就在熊商狠聲質問項燕的時候,楚王熊胥向他以及景舍解釋了原因,並告訴二人,使王都陷落,那是他的主意,項燕只是聽命於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