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他們齊國,自齊王呂僖登基為王以來,齊國北制韓國、南征楚國,稱霸中原,毫不誇張地說,當世絕沒有哪國的君王,能超過齊王呂僖。
可如此賢明的君王,非但自身壽命不長,並且生下的幾個兒子,也是沒一個成器的。
反觀魏國,不過是從遙遠的隴西遷移而來,花了幾百年工夫才在中原之地立足,躋身於中原國家的外邦小國,非但出現了姬偲那樣雖不及齊王呂僖但也相差無幾的君王,更可氣的是,姬偲所生的九個兒子,據說個個都不是庸才。
尤其是四子姬昭與八子姬潤,簡直就是妖孽!
此前,田耽雖然才比試文采時輸給過姬昭,但當時他並沒有什麼挫敗感,畢竟他的主職是將帥,其次才是齊國的卿大夫。
但是今日,田耽卻黯然地發現,他再次輸給了魏國姬趙氏的人,而且還是在他最擅長的帶兵打仗方面。
他不甘心,但他無計可施,因為他已苦苦思索的近乎一個時辰,還是沒有弄明白趙弘潤究竟是怎麼將宿縣的北城牆弄出一個大窟窿來。
難道真是靠火燒?
這個念頭剛剛浮現在田耽心底,就被他毫不猶豫地否決了。
火,怎麼可能燒燬岩石?這可是世人皆知的事啊!
不得不說,田耽與趙弘潤的較勁,輸在了起跑線,輸在了這個時代的侷限性上。
倘若是趙弘潤的話,他就會認為:火,其實是可以燒燬岩石的。『注:這裡的“火”,其實更準確的說法是高溫。』
不過也難怪田耽無法參透其中的奧秘,畢竟『火無法燒燬岩石』,這是這個時代世人的共識。
以至於當魏軍在宿縣北城牆堆積大量的柴薪,彷彿企圖將城牆燒燬時,嘲笑魏軍這個“愚蠢舉動”的,可不僅僅只是齊軍將領,當時宿縣城牆上的楚國士卒們,同樣對此發出譏笑。
可眼下呢?
那些宿縣楚軍哭都來不及,因為魏軍所摧毀的城牆,那是足以讓整座宿縣淪陷的大窟窿。
要不是當日天降暴雨,不利於打仗廝殺,或許當時只要魏軍發動總攻,剛剛遭受心靈上重大打擊的宿縣楚軍,搞不好真會打敗仗。
不過眼下的情況也不差:魏軍雖然撤兵了,但是他們在宿縣城牆所弄出的那個大窟窿,楚軍根本沒有辦法妥善的修補,換而言之,魏軍隨時可以進攻宿縣。
一想到此事,田耽便忍不住又嘆了口氣。
宿縣不好打,把守宿縣的楚將吳沅更不是什麼軟柿子,因此,他田耽才選擇用最笨的辦法:在宿縣作為庇護的城牆上製造破綻。
在他想來,只要宿縣的城牆出現了坍塌,非但可以沉重打擊城內楚軍計程車氣,亦能幫助西路軍與東路軍突破目前的僵局。
因此,他非但動用了所有魯國工匠所督造的投石車,更讓麾下士卒日夜趕工,終於湊出了數百架投石車。
天見可憐,在他們齊軍數百架投石車的狂轟濫炸下,宿縣那要塞級別的城牆,終於出現了小幅度的坍塌。
但當時田耽卻並非趁機進攻,因為他很清楚,倘若只是攻一處區域性的話,哪怕對方已出現破綻,也是很難得手的。
因此,當日他希望趙弘潤能夠看出他的謀劃,在宿縣其餘三處城牆,亦製造一個破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