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沒有將話說得太直白,但聽得懂羱族語的人都能明白他的意思,無非就是指魏國的騎兵不過爾爾罷了。
而聽聞此言,趙弘潤雖然心裡不爽,但也不得不承認這件事。
畢竟魏國從來就不是以騎兵見長的國家,魏國真正強大的,或者說曾經一度被魏人視為驕傲的兵種,那是戰車,甚至於,如今魏國的軍旗上,仍舊普遍保留著『駟馬雙輪戰車』的圖案。
遺憾的是,戰車這種魏國人的驕傲,被韓國強大的騎兵踐踏了,上黨一戰,強大的韓國騎兵讓魏人認清了事實:戰車,已不再適用。
而在那之後,魏國亦組建了騎兵,比如浚水軍、碭山軍、成皋軍,這些『駐軍六營』的軍隊,都有騎兵的編制,甚至於,哪怕是地方縣城的衛戎軍,也普遍設定了約數百人左右的騎兵隊。
只可惜,由於在訓練騎兵這方面毫無經驗,魏國的騎兵水平,的確是不高,比如浚水軍的驍騎營,當初這支騎兵在對楚戰爭中所做出的貢獻,趙弘潤就不是很滿意。
驍騎營五千名魏國騎兵,儘管戰後幾乎沒有什麼損失,但他們也沒有射殺讓趙弘潤滿意的楚軍數量,絕大多數情況下只是擔任著打探敵軍訊息以及在戰場上側應步兵的作用。
拜託,這可是騎兵誒!
在趙弘潤看來,騎兵應該是陸戰的王者,怎麼可以淪落成輔佐步兵與弓兵的角色呢?
只能說,魏國將領仍不擅長運用騎兵。
而糟糕的是,魏國潛在的敵人韓國,恰恰就是一個以騎兵見長的中原國家。
當然了,也不是說魏國所有的騎兵都讓趙弘潤感到失望,至少碭山軍的獵騎營,他們另類的主場作戰,就讓趙弘潤眼睛一亮。
只是可惜,韓國的騎兵應該不會那麼傻,跟著碭山軍的獵騎營進入山林地帶作戰,他們多半會選擇在平原作戰,一舉摧毀魏國的主力軍。
“大將軍意下如何?”趙弘潤向司馬安簡單解釋了一番,隨後詢問這位大將軍的意見。
司馬安思忖了片刻,說道:“殿下,羯角騎兵的能力,確實無以倫比,此番若不是冶造局所制的戰爭利器,再加上殿下出色的謀略,恐怕我大魏勝少敗多。……正如殿下所言,若是我大魏增添一支如此強大的騎兵,當不懼韓國騎兵,但,羯角人見勢不對而降,難以讓人信服。”
可能是因為趙弘潤提到了『用羯族騎兵對抗韓國騎兵』的構想,司馬安罕見地提出了中肯的見解,而非是那一貫的偏激意見。
而說罷,就見司馬安又思忖了片刻,說道:“若是其願意以家眷為質,不妨暫時信之。”
“以家眷為質?”
趙弘潤微微皺了皺眉。
平心而論,他並不喜歡用這種方式。第一,這種方式很下作;第二,這種方式會逐步積累被脅迫著心中的怨氣,一旦這股怨氣達到了一定程度,就極有可能出現反叛。
因此,可以的話,趙弘潤更加喜歡用懷柔之策,比如他對待麾下的商水軍。
不過眼下,這似乎是唯一的辦法。
想到這裡,趙弘潤將決定告訴了古依古。
“古依古族長,本王經過深思,決定接受你的投降。不過,為了防止你們背叛,你們部落內的老人、女人與小孩,必須遷移至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