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奧斯十分確信那位女司機坐上駕駛席前很可惜地看了自己好幾眼。
————
步兵車行使出移民船機庫時,外面勉強可以算熱鬧的景象透過車窗出現在卡奧斯眼前。
首先一眼就能注意到的,是以移民船為中心,籠罩了周邊大片範圍,整體造型呈半球形的“質量效應護盾”。
雖然每一個“質量效應中繼器”所在的星系都必然存在一顆完全適應人類生態的“蓋亞星球”,但星聯並沒有因此放鬆警惕,一般而言,每一艘移民船在著陸後都會由科研船對該星球的各項資料進行大約一週的檢測,在此期間,由工程機甲在周圍搭建第一定居點,而在第一定居點基本完善後,才會根據探測到的星球資源環境繼續開發第二、第三定居點,它們會有不同的側重點,比如居住、工業和農業,如果條件合適,科研和旅遊也不是不行。
而這片護盾下方,便是因為耐不住寂寞,穿上宇航服在外面散步的移民們和正在進行各種建設的工程機甲。
工程機甲建造的東西大致分為兩種,需要把一半體積深埋地底的“質量效應護盾發生器”,以及“量產房屋元件”,前者是為了頂替移民船那最終必然會解除的質量效應護盾,而後者顧名思義,是星際殖民時代的特產品,它們的外表看上去像是一個個巨大的白色集裝箱,但實際上全都是設施基本齊全,安全也有保障的住房、工廠和農場,畢竟這些場所的外形好不好看的優先順序相當低,恐怕只有整顆星球順利運轉多年之後,行政長官才會考慮建造一些符合居住者審美的房屋。
不過目前來說,即使是最早一批殖民星,“伊甸”、“錫安”和“世外桃源”——從名字就能看出發現這些宜居行星時人類有多麼驚喜——也只是剛剛把類似的事情提上討論日程而已。
呼~
步兵戰車穿出了殖民船的質量效應護盾,在歐羅巴七號淡紫色的大地上一路飛馳。
“【車外環境:T3。】”隨著車載VI的聲音,車窗上的一盞燈的顏色從黃轉綠。
T3是“氣壓正常,溫度適宜,大氣成分可供人類自由呼吸”這三條都滿足後才能獲得的評價,比如月球的環境評價便是T0,而地球則為T3,但這個評價並不能確定有沒有致病微生物,不過對於全副武裝的星聯戰士們來說,只要知道這個就足夠了。
“據我們最近的資源是一處‘異星天然氣’,”伊娃一邊開車一邊彙報:“已規劃出以其為起點,巡視十四處資源點的線路……長官?”
“可以。”萊希特姆看了看投影出來的線路,點頭表示無異議。
卡奧斯看著那條線路和線路沿途的礦產圖示,眨著眼做好奇狀。
這些資源點當然是隨同殖民船一同抵達的科研船所探測出來的,但科研船僅能掃描到資源的大概位置,具體礦脈走向以及附近是否有危險的本地生物是不可能知道的。
原本來說,這屬於工程船的工作範圍,但此刻那艘工程船正在星系的小行星帶裡開採礦物,比起需要建造礦場慢慢挖的地面資源,直接用質量效應炮把蘊含礦藏的小行星和隕石打碎然後收進貨倉的效率自然要高上不少。
“如果遭遇本土敵對物,允許你在保證自己安全的前提下進行攻擊。”萊希特姆忽然對正觀察地圖的卡奧斯說道。
異能研究現在就開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