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方十五萬人出擊,兒子攜兩萬人先出雷崗、棕溪,即便華夏軍再強,不過以四萬總數相迎,若是如此,兒子即便擺陣,其餘各軍皆已得出,西南戰局已定……若華夏軍不能以四萬人相迎,僅僅寧毅六千兵力,兒子又有何懼,最不濟,他以六千人擊敗兒子兩萬,兒子收攏軍隊與他再戰就是……”
“……兩軍交戰,戰機稍縱即逝,寧毅既驕其戰力,正是兒子迎頭猛擊之時。唯一可慮者,是寧毅以六千人誘敵,集結正面隊伍,餘先以包圍之策徹底吞下吾手上大軍,正是傷十指不如斷一指之策,但此事亦不難應對……”
寧毅這般目空一切地殺出來,最大的可能,無非是看見雷崗、棕溪已不可守,想要在十五萬大軍全部出來之前先集中優勢兵力吃下己方一部。但這樣又何嘗是壞事,作戰之中,不怕對方有企圖,就怕對方沒有,那才難以捉摸。也是因此,寶山道,寧毅想吃,我撐死他就是了。
至於後方,只要拔離速、撒八、達賚等人的軍隊死死地壓住山間的華夏軍,使他撤不下多少人,華夏軍火中取栗的企圖,實現的可能性就不大——若還能撤下兵力,本身就很匪夷所思。
從另一個角度上來說,如果寧毅領著六千人過來,說想要吃斜保手上的兩三萬主力,而斜保的反應不是“讓他吃、請一定吃完”,那女真人其實也不必再爭霸天下了。
即便四到五倍於寧毅的力量,率領女真最強軍隊之一的斜保也做了戰敗的打算,頂多是“收攏軍隊與他再戰就是”,事實上,女真人口中對對面軍隊的稱謂,也已經不知不覺地從“黑旗軍”改成了“華夏軍”,這也是過去四個月時間裡,華夏軍在女真人臉上打出來的尊重。
二十四,宗翰做出了決斷,認可了斜保的計劃,與此同時,拔離速的大軍穩健地前壓,而在北面一點,達賚、撒八的軍隊保持了保守態度,這是為了對應華夏軍“宗翰與撒八在一起”的猜測而故意做出的應對。
值得一提的是,取得了父親的首肯之後,斜保雖然命令後路軍不斷加快前行的速度,但在前線上,他只是保持了快速的姿態,而令隊伍儘量投入到與華夏軍主力一支的作戰中去,將所有部隊過棕溪的時間,儘量拉長了一天。
兩萬人他還覺得不夠保險,因此他要集結三萬大軍,然後再衝向寧毅——這個動作也是在試探寧毅的真正目的,如果對方真的是試圖以六千人跟自己決戰,那他就應該等一等自己。
二十六的凌晨,斜保的第一支隊伍踏過棕溪,他原本以為會受到對方的迎頭痛擊,但迎頭痛擊沒有來,寧毅的軍隊還在數里外的地方集結——他看起來像是要取迎擊正當中的女真主力,往旁邊挪了挪,擺出了威懾的姿態。
——威懾你麻痺啊!
這個時候,在拔離速的中陣裡,已經打出了宗翰的帥旗,正面壓迫前線的華夏軍主力。山間的廝殺進一步升級,攻防戰已經打成陣地模式,華夏軍以炮陣封鎖山口不斷地佔便宜,但女真人也確定要死了華夏軍的主力讓其無法離開。事實上所有人卻都在等待著戰局的下一步變化,寧毅這邊的反應詭異到讓人懵逼。
二十八,斜保接近三萬人力量都已經陸續集結起來,甚至拉來了三千騎兵。寧毅不緊不慢地挪向前方,斜保也跟著挪向前方,他始終認為對方是該在某個時刻耍詐的,但一直沒有,兩撥人之間的互動看起來像是兩個小孩子的喊話。
“有種你砍啊!”
“我砍了!”
“你砍啊!”
“我砍了!”
“不砍是孫子——”
總要砍一刀的,否則就成司馬懿了。
二十八這天下午,前方山間戰火連天。望遠橋附近,完顏斜保一刀砍了下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