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聽著陶玉書對週刊的一些規劃,蔡翔祁心中又忍不住有些志志。
在他聽來,林太這個未來老闆不僅是要辦英文媒體,更是要接此來打擊競爭對手。
萬一新週刊最後發展成立不理想,那他這個打工仔很容易背鍋啊!
「針對南華早報集團的行動是公司戰略層面的考量,是必須要執行的,你要考慮的是如何把週刊的內容做好。」
蔡翔祁眼神轉動,明白陶玉書這是在安他的心,也是在告訴他明報企業的這條路線是不可能改變的。
在辦公室和陶玉書談了大半個小時時間,陶玉書和明報企業對《亞太觀察家》週刊的設計和期許,蔡翔祁心頭已經瞭然。
深覺壓力的同時,他感覺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興奮。
主導一份立足亞洲、面向世界的英文綜合性週刊,想到自已接下來的職業生涯,他就感覺腎上腺素在升。
「非常感謝林太您的信任,我一定會全力以赴,將《AsiaPacific
Observer》打造成為亞洲一流的英文報刊。
陶玉書站起身跟蔡翔祁握手,「期待你接下來的表現!」
論起在香江報業的資歷,蔡翔祁不算是什麼頂尖人物,但陶玉書看重的就是他的年輕和闖勁。
《亞洲觀察家》週刊的創辦代表的不僅是邁向明報企業國際化的第一步,更肩負了打擊競爭對手的使命,必須要有一股初生牛續不怕虎,只要幹不死、就往死裡乾的精神。
事實證明,陶玉書沒有選錯人。
蔡翔祁上任一週時間,四下出擊,大量接觸《南華早報》的採編人員,曉之以情,動之以利,很快便挖來了7位《南華早報》的骨幹力量。
出手之迅猛、果決,直接將《南華早報》打蒙了。
面對著突如其來的閃電戰,南華早報集團內部沒有一絲防備。
本來這兩個月以來,外界就一直傳言南華早報集團要出售,現在他們內部又發生如此劇烈的人事變化,讓許多員工都感到人心惶惶。
如《星島日報》《信報》《文匯報》等媒體也察覺到了這件事,立刻進行了跟蹤報道,更加重了這種氛圍。
內憂外患之下,南華早報集團好不容易穩了幾個月的股價,再現去年的動盪。
4.5元、4.3元、4.1元—
但很快人們就發現了不對勁,南華早報集團人員流失股價產生震盪很正常,
但這個跌幅未免也太誇張了一點。
3天大跌10%!
緊接著,4月15日的《文匯報》上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內容是針對南華早報集團上個月披露的財報資料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