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事透著蹊蹺。」
林朝陽篤定的說完後,陶玉書說道:「看來這件事情不得不防。」
「如果於品海真的是默多克的說客,沈寶新又沒有來找我們討價還價,那麼只能說明默多克出了一個他無法拒絕的價格。」她眉頭輕的分析。
「10億或者更高,默多克能動用的資金到底有多少?」
她已經讓梁伯韜調查過新聞集團的財務情況,但得到的資訊大多是明面的資訊,像默多克這樣的老狐狸,如果真的早有預謀,肯定會有暗手。
「上次他給了南華早報集團51%股份和6億美元現金的報價,這可以算作一條基準線。不,不對,也許也是故佈疑陣。
他的現金儲備只會比6億美元多,不會比6億美元少。」
林朝陽淡定的說道:「你去猜他的底牌是沒有意義的,如果你真的決定要請君入甕,那麼現在最重要的是算清楚自己手裡的牌有多少。」
以穿透歷史的眼光來看,南華早報集團肯定算不得什麼了不得的資產,甚至要是握在手裡二十年,可能股權價值還會不漲反跌。
但以這個時代的眼光看過去,陶玉書對南華早報集團的執念並不難理解。
市值70億港元,年營收6億,淨利潤3億港元,南華早報集團即便面對著激烈的市場競爭,也依舊是個不可多得的優質資產。
它又是一家以英文報刊為主業,並且格調頗高的傳媒公司。
不僅在業務上與明報企業、星空衛視有互補作用,更可以為明報企業擴充實力。
未來香江報業如果真的進入近身肉搏、刺刀見紅的階段,那麼合併了南華早報集團的明報企業憑藉著規模效應幾乎不懼任何挑戰。
甚至,有可能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如果註定失敗,哪個商人會不死不休?只有看到有機可趁,他們才會像鬣狗一樣進攻。
而且最關鍵的是,明報企業還可以藉此邁出國際化道路的重要一步。
《南華早報》看起來銷量不高,但作為亞洲最早的英文報紙,在亞洲和歐美國家一直具有不錯的影響力。
除此之外,南華早報集團旗下的《星期日南華早報》《STYLE》《ThePEAK》
《TheList》等報刊的影響力也涵蓋了整個香江50萬高階消費人群。
也可以和林氏影業、明報企業、星空衛視等公司的業務產生一定的協同效應對於深耕文化、傳媒產業的陶玉書來說,拿下南華早報集團進而擴充國際影響力是事業發展上很重要的一步。
文化、傳媒產業有時候最重要的不是錢,而是影響力。
就像默多克的新聞集團,如今在紐交所的市值還不如林氏影業,可旗下擁有幾十家報紙,還有出版社、印刷公司、電影公司、電視網等業務。
影響力觸及整個西半球,能夠撬動的資本也遠非林氏影業可比。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1988年新聞集團的資產規模達到53億美元,聽起來很多,可其在世界範圍內光是債務就有68億美元。
擁有比股份資產更多的債務,這樣的現象在全世界也是不多見的,能有二十多億美元的市值已經算是市場對新聞集團的高度認可。
這也側面說明了在文化、傳媒行業影響力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