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來挑去,有個叫于仁泰的導演還不錯,也願意闖蕩美國。
等《終極標靶》上映之後,票房如果理想的話,我打算給他開部片子試試,這次換個演員。
老外的毛病太多,捧他們拍電影,一個個都拿自己當大爺。」
陶玉書的怨念來自於《終極標靶》男主角尚格雲頓吳宇森拍的《終極標靶》投資不算大,每一分錢都要花到刀刃上,最後綜合價效比,選擇了此時已經在美國電影界小有名氣的動作明星尚格雲頓。
結果尚格雲頓在拍攝期間各種不配合,多次篡改吳宇森已經訂好的拍攝計劃。
演員和劇組在還未簽約前,劇組往往都是強勢的一方,但在簽約後,尤其是戲份已經拍攝了一段時間之後,雙方的地位就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原因也很簡單,為了大局。
一部電影動輒投資上千萬,如果因為演員鬧情緒或者出了問題導致拍攝中斷又或者是換演員重拍。
演員損失的不過是自己的那點片酬,可劇組損失的卻可能是演員片酬的幾倍、幾十倍。
如果是在香江,陶玉書可以一句話就封殺這種演員,可在美國卻不行。
美國林氏儘管已經制作了兩部《忍者神龜》,但在好萊塢依舊只是不起眼的小角色。
吳宇森第一次在美國拍戲,一切都小心翼翼,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能儘量協調,才得以讓電影順利拍完。
你們選擇動作片這個領域,方向是對的。但在好萊塢好的動作片演員不好找,還是要培養自己人。」林朝陽說。
「我也明白。之前是因為還沒站穩腳跟,下部戲我打算用阿杰。」
「其實,除了動作片,恐怖片或者懸疑片也是個不錯的方向,可以做小成本電影。」
「我們也有考慮,不過港式恐怖片和美式恐怖片還是有很大的不同,需要找個能適應好萊塢風格的導演,還要寫一些有針對性的劇本。」
「正巧我最近看電影有些心得,回頭跟你們公司的編劇、導演們聊聊。」
陶玉書聞言感到心中溫暖,她一路走來,林朝陽經常以這種方式提供幫助,而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林氏影業現在是上市公司了,你不收點策劃費,咱們太吃虧了。」
林朝陽瀟灑的揮揮手,「家大業大,不差這仁瓜倆棗的!」
陶玉書被他逗得哈哈笑了起來。
林朝陽又問道:「《終極標靶》要上映的話,你去美國嗎?」
「怎麼了?」
「也沒什麼。《舌尖上的中國》在美國賣的好,《達拉斯買傢俱樂部》
也剛剛上市,朱迪斯和蘆安最近聯絡我,希望我去美國多做幾場活動。」
《舌尖上的中國》自元旦在美國上市,當週便空降《紐約時報》暢銷榜冠車位置,並保持了連續12周的榜首,直到4月份排名才有所下降。
連續3個日的電郵1了小方,
在讀者群體廣受歡迎,也在美國文化界引起了廣泛熱議。
有關於中國文化的文學作品在美國很少有大範圍流行的機會,但不代表沒流行過。
三四十年代,賽珍珠和林語堂的作品都曾在美國掀起過轟動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