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89章 二渠道 (2 / 4)

“你們這代人,趕上了好時候啊!”

送林朝陽到樓下,沈叢文看著他年輕的臉龐,突然又再次感嘆了一句,言語間飽含滄桑,令人唏噓。

走在回去的路上,汪曾琪頗有感觸的對林朝陽說道:“你跟老師確實有太多相像的地方了,好在現在時代不同了。”

汪曾琪的話中有為老師的不平,也有時過境遷的慶幸,他看著年輕的林朝陽,心中不知為何冒出了一個念頭。

其實,這未嘗不是一種傳承。

廣州,高第街。

因為距離香港、澳門比較近,廣州的服裝款式一向走在時代前沿。

改革開放之後高第街藉著政策的東風,一躍成為華南地區遠近聞名的服裝批發集散地。

82年這個時間節點,北方小商販來這裡進貨的並不多,杜峰也是之前到這邊來進貨才聽說了高第街的名聲,他帶著小曹下了火車之後就直奔高第街。

高第街工業品市場成立於80年10月,是廣州市第一個工業品市場,聚集了廣州最早一批個體戶。

他們用竹架、鐵架搭起簡易的攤檔,售賣當時最新潮的服裝、鞋帽、小百貨。

這兩年高第街的名聲逐漸響亮,街道兩旁全都是擺攤設檔的攤位,塞的整條小街滿滿當當。

對比如今這個時候百貨商店裡款式老氣,又需要布票的服裝,高第街的服裝既便宜又時髦,很受顧客的歡迎。

杜峰在秀水開的服裝攤位擺了有兩個月,這已經是第三次來高第街進貨了。

高第街又短又窄,東邊連著燕京路,西邊連著起義路,如今十分興盛,已經有上百家檔口,每天來進貨的外地客商沒有一千也有八百。

另外還有些外地人是來出差或旅遊的,是聽說了高第街的大名,來給親友帶幾件衣服的。

如此一來,密密麻麻的檔口、熙熙攘攘的人流,從早到晚,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杜峰帶著小曹走進高第街,並沒有直接去之前進貨的那兩家檔口,而是在高第街上來回轉了兩圈,看看有沒有什麼新款式的服裝。

轉了好半天,兩人才熟門熟路的來到一家檔口內,杜峰操著塑膠廣東話同老闆講話。

檔口老闆一眼就認出了杜峰,表情痛苦的用塑膠普通話對杜峰說道:“杜老闆,伱還是說普通話吧,我聽得懂的。”

杜峰不在意的笑了笑,問道:“上次那款碎花圖案的收腰連衣裙還有嗎?”

“有,當然有。”

……

在高第街待了一上午,貨進的差不多了,杜峰和小曹每人提著兩大包服裝,艱難的走到一處小吃攤位前,將包裹踩在腳下,一人要了一份豬腳飯。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