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昌盛心頭暢快,說道:“我敢保證,你這部發表之後一定會轟動整個文學界!”
他是《當代》的資深編輯,專業素養毋庸置疑,以往在面對作者時,他極少會像現在這樣表露對於作品的極盡讚美。
但面對林朝陽這部,他難以抑制內心的欣賞和推崇。
林朝陽的前作《賴子的夏天》是一部典型的意識流文學作品,並且他還在其中創新性的融入了中國文化和本土特色。
不僅為中國文壇貢獻了一部優秀的意識流文學作品,也開創了中國式意識流文學的概念。
在這部新作當中,他以梵高這個生不逢時的天才為原點,大膽的將科幻、懸疑、驚悚元素融入情節之中。
既保留了在前作中所使用的成熟的意識流文學創作技法,又照顧到了讀者的閱讀口味。
使得不僅擁有了文學和思想上的深度,同時又也具備了極佳的故事性和可讀性。
祝昌盛數遍自己曾經看過的國內外意識流文學作品,在故事性這一塊上,林朝陽這部如果稱第二,應該沒人敢稱第一。
這樣一部兼顧文學性和故事性、雅俗共賞的作品,不引起文學界的轟動才是怪事,祝昌盛對此充滿信心。
三天後,終於完稿,祝昌盛如約前來取稿子。
一厚摞稿紙拿在手中,他感受到一股沉甸甸的份量,《當代》又將發表一部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作品了。
刊物的影響力是由一部部優秀的作品撐起來的,每一部廣受文學界讚譽、讀者熱烈追捧的作品,都是一份文學刊物叱吒文壇的底氣。
祝昌盛相信有了這部,《當代》接下來的發展必定會更上層樓。
心中激動歸激動,祝昌盛沒忘了仔細檢查稿件,生怕有遺漏內容。
檢查了一遍稿子,確認沒問題,祝昌盛的目光放到了稿子首頁,露出疑問。
“朝陽,這個名字……”
“還沒想好用哪個,所以就都寫上了。”
祝昌盛點了點頭,眼睛盯著稿紙上面的兩個名字,也陷入了猶豫。
“說起來,這兩個名字好像都不錯。《遇見梵高》文藝氣息重一些,《梵高之死》更有懸疑感。”
他思考了好一會兒,說道:“要不你還是定一下吧,稿子都要拿走了。”
林朝陽的手指在稿紙上點來點去,最後落在了“梵高之死”四個字上,“就用它吧。”
祝昌盛看著林朝陽的選擇,臉上露出輕笑,“我就猜到了你會選這個名字。”
“為什麼?”林朝陽不解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