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中寫道:
「..1993年度南華早報集團的整體營收上漲了5.5%,但經營利潤較前年卻沒有任何增長,其中很關鍵的問題就是競爭對手的挖角使得南華早報集團不得不高薪挽留許多外籍採編人員。
今年4月以來,明報企業成立該集團的首份英文刊物一一《亞太觀察家》週刊,表現出面對英文媒體的巨大野心,同樣極大的衝擊的南華早報集團的人才制度和內容產出。
面對競爭對手的不斷打擊,南華早報集團能夠拿出的應對手段非常有限。
其控股大股東新聞集團近幾年來債務規模與日俱增,非但無法幫助南華早報集團應對來自競爭對手的挑戰,反而還要趴在南華早報集團身上吸血。
據訊息人土透露,繼去年出售《華僑日報》以幫助集團度過東方報業的挖角危機後,近期滙豐銀行向南華早報集團所屬的新聞集團提供了一筆高達數億美元的貸款資金。
貸款用途尚不明晰,極有可能是為應對母公司新聞集團的財政危機《文匯報》的文章透過詳實可靠的資料和分析,論述了南華早報集團在紙媒業務上的頹勢,最關鍵的是它踢爆了南華早報集團的貸款資訊。
一家公司發展業務,貸款是很正常的事。
但南華早報集團的鉅額貸款顯然不合常理,如此規模龐大的貸款,除了要進行大規模收購、併購活動之外,大家想不到其它的用途,
可南華早報集團在拿到這筆貸款後卻至始至終沒有任何投資動作又或者是預兆,這不免引發市場的猜測,難道真如報紙所說,是為了給母公司新聞集團吸血?
《文匯報》的文章傳播很迅速,只用了短短一天便成為香江股票市場和媒體行業的熱門新聞。
次日恒指開盤,南華早報集團的股價再次低開。
暴跌8%!
所有投資機構和股民都感受到了一種危險氣息。
這種直覺不僅源於南華早報集團股價的暴跌,更源於這暴跌背後的邏輯。
很多經驗豐富的投資機構和老股民已經察覺到了不對勁,先有挖角、後有爆料,似乎有人在做空南華早報集團的股票。
但這卻並沒有讓他們知難而退,反而興奮了起來。
股市賺錢,有長短線之分,長線是投資、短線是投機,有莊家進場操作某支股票對於許多投機客來說就是他們跟著撿漏發財的機會。
當然了,抱有這種想法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夠實現「莊家吃肉,他喝湯」的人卻少之又少。
莊家做盤,首先就是透過各種手段打擊目標公司股價,從而低價建倉吸貨。
有一定專業知識和經驗,判斷出這種形式並不難,跟著莊家吸籌自然也不難,難的是如何在莊家跑路之前獲利離場,畢竟莊家洗盤擁有旁人無法比擬的主動性。
在這群投機者的參與下,四月中下旬南華早報集團的股價成了恒指市場最受矚目的股票之一。
五月的第二天是週一,香江中環街頭人流如織,車水馬龍,梁伯韜從地下車庫坐電梯到了華章天地的頂樓,在賴方琴的引路下走進了陶玉書的辦公室。
他今天來林氏影業,是為了跟陶玉書彙報近期戰況的。
南華早報集團近一個月來公司內部和股價震動都出自於陶玉書的手筆,為此她不僅付出了上千萬港元的挖角費用,更聯合了百富勤動用12億港元資金做空南華早報集團股價。
南華早報集團在市面上的流通盤在35%左右,這段時間他們打壓南華早報集團股價低位吸籌成果不凡,已經拿到了其中四成五的份額,基本完成了對流通盤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