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
陳懷愷說道:“給誰拍都是拍,你只要好好表現,你林叔的還能給外人嗎?”陶玉書也說道:“你爸說的沒錯。”
陳凱戈心裡有點彆扭,感覺像小時候跟家長要零食被要求考個雙百。但他見父親和林嬸都這麼說,也只好表態道:“我肯定好好幹!”陶玉書又欣慰的安撫了他幾句。
出門時,陳懷愷出來送她,問:“玉書,《小鞋子》真能給凱戈拍?”
陶玉書笑著說:“我就不瞞你了。朝陽說,他這回的劇本要是不行,就把《小鞋子》給他拍,他其實也覺得《小鞋子》很適合凱戈來拍。”
聽到她的話,陳懷愷喜不自勝,眉開眼笑。
“好好,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朝陽真願意把這部交給他,我就是拼了老命,也幫他把這部電影拍好。”陶玉書內心嘆了口氣,可憐天下父母心。
“放心吧。不過這事你先別跟他說,我看他現在還是沒沉澱下來,再等等的。”陳懷愷點頭道:“我明白!”
送走了陶玉書,他回到家裡,陳凱戈立馬湊上來。“爸,我林嬸怎麼說?《小鞋子》真能給我嗎?”陳懷愷臉色冷峻,“給你?你看你狂的那個樣子!”“我哪兒狂了..”
面對父親威嚴的目光,陳凱戈沒敢反駁。“那我...”
“好好沉澱沉澱自己,有那個時間每天跟人家胡侃,參加那些沒用的聚會,不如多拉拉片子,鑽研鑽研技巧。你是導演,不是作家,更不是詩人!”
隔了一天,陶玉書驅車來到位於小西天的中影大樓,首屆中國電影展就在中影的樓內舉行。這次中國電影展來了全世界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片商,算是近幾年國內的外交成果之一。既然是中國電影展,展出的自然是中國電影,來參加影展的全都是國內幾家電影製片廠。林氏影業的名字放在一堆電影製片廠中分外扎眼,好在還有個銀都機構也在。
銀都機構這次來參加中國電影展派的是製片經理何清,早幾年銀都的《少林寺》《少林小子》等叫好又叫座的影片都有他參與。
陶玉書與他聊了幾句,又跟幾位電影製片廠的廠長、副廠長認識了一下。
這次的電影展,不是所有制片廠都有資格參加的,來的都是燕影廠、滬影廠、長影廠這些實力比較強勁的。然後她就見幾個人走進了會場,身後還跟了不少老外。
“那個就是滕進賢。”
坐在陶玉書身旁的吳天明指著領頭的一人說道。
中國電影展由電影局牽頭、中影負責落實,有那麼多的外賓到場,滕進賢這個電影局局長自然得出面,一同出現的還有中影的總經理丁達明。
至於來的外國片商們,有美國的金環影業、日本的東映株式會社、法國的高蒙電影公司..
很顯然,這些老外對於國內這種充滿形式主義的電影展開幕活動並不感興趣,估計其中有不少公司都是給本國政府面子才來的。
一上午的會議結束,下午總算是開始了展映環節。
展映安排的影片被放在了中國電影資料館進行放映,《孩子王》被當成了首映影片。
陶玉書這才明白林氏影業為什麼有幾個電影製片廠都沒獲得參加電影展的名額,而林氏影業卻會這麼容易的就獲得了中國電影展的入場門票。
原來是需要他們撐場面。
《孩子王》是柏林電影節評審團大獎獲獎影片,是目前為止中國電影征戰國際電影節所獲獎項的天花板。被拉來撐撐場面,也很合理。
林氏影業這次只被允許帶三部電影來展映,陶玉書當時考慮到國內的審查風氣,帶來的是《孩子王》《秋天的童話》和《阿郎的故事》。
電影展為期一週,林氏影業的三部片子在展映期間均受到了外賓們的強烈歡迎,交易進行的異常順利。
最終《孩子王》《秋天的童話》和《阿郎的故事》這三部影片分別收穫了40萬美元、58萬美元和107萬美元的版權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