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上了岸,杜三江也本想在這裡住下,他到了晚上他卻發現,樹上的果實裡竟然長著人類的牙齒。
原來這是一座食人島,白天吸引活物入島,到了夜晚,淡水變成酸液,消化掉這些活物,藉此獲得營養來供給島上的生命。
杜三江為了活命不得不再次出發,這次他把小船裝滿了食材,重新返回了大海,並且很快就發現了陸地。
當杜三江終於回到陸地後,那頭老虎也在上了岸消失在了海邊的叢林之中。
透過杜三江的陳述,作家得到了一段充滿挑戰和冒險的傳奇故事,但他又覺得杜三江的敘述之中有些難以理解的地方。
比如杜三江提到沉船後猩猩是坐著香蕉飄到他的小船上的、比如他們在海上遇到的那些送到嘴裡的飛魚、比如杜三江與老虎如此長時間共存卻毫髮無傷、比如那座人型島嶼上的種種神奇之處……
在作家的不斷追問之下,杜三江終於又講出了故事的另一個版本。
在這個版本的故事中,倖存下來的沒有動物,只有他、他的母親、船上的廚師和水手。
水手摔斷了腿,傷口感染了,廚子建議水手截肢保命,但在漂泊不定的大海上,沒有麻醉和消炎藥物,不可能完成截肢,水手就這樣死掉了。
然後廚子用水手的殘肢去釣到了魚,這也就是杜三江第一個故事裡那些海上飛魚的來歷。
母親看出了廚子並不是為了救水手,他的目的其實就是要殺死水手,利用他的屍體囤積海魚當做食物。
再後來廚子身上的獸性逐漸顯露,他竟然吃掉了水手身上殘餘的肉。
一天,杜三江因為不小心弄丟了魚遭到了廚子的暴打,母親為了保護他被廚子用刀捅死,被丟進海里成為了鯊魚的食物。
杜三江心中的憤怒和獸性被徹底點燃,他伺機用同一把刀殺死了廚子,為母親報了仇,然後活了下來。
講到這裡,杜三江笑著問作家,你願意相信哪個故事呢?
故事到此戛然而止。
葉兆巖看完之後意猶未盡,後一個故事裡並沒有展開,僅僅是花了幾千字來描述。
在這個故事裡杜三江看似將真相講了出來,可實際上還有一些讓人費解的地方了。
因為他總感覺故事未竟,心裡有些疑惑沒有解開。
當他的眼睛在最後一頁的幾行字上直愣愣的盯了一會兒之後,心中突然升起了一股毛骨悚然的感覺。
如果說杜三江將人比喻成了動物,美化了自己的記憶,那麼事情的真相真是如第二個故事所講的那樣嗎?
他的腦海中不斷的推演著杜三江口中的兩個故事,支離破碎的資訊被不斷的拼湊出來,他似乎也距離故事的真相越來越近。
猛地一下,他的心中突然升起一股明悟來。
如果按照杜三江的說法,鬣狗就是兇惡的廚子,受傷的斑馬就是受傷的水手,母親是黑猩猩那麼杜三江就是那頭孟加拉虎。
四人漂流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上,為了果腹,廚子先把目標對準了受傷的水手,然後又殺害了杜三江的母親。
杜三江為母親報仇,又殺害了廚子。
一番自相殘殺後,船上只剩下杜三江一人,杜三江就是那頭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