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畢業了,老師們又巴望著陶玉書能夠留校,以陶玉書在學業上的勤奮好學,未來留校後用不了幾年的時間,必定會成為燕師大中文系的中堅力量,是學校不可多得的人才。
“王老師說,學校方面希望我能留校。他說我要是願意留校的話,明年可以幫我解決住房問題。”
林朝陽回想了一下,陶玉書口中的王老師他應該是見過,還一起喝過酒。
“住房問題咱不需要考慮,你要是喜歡留在學校工作,那咱就留校。”林朝陽說道。
陶玉書面露糾結,“我沒想好。我們學校的環境確實不錯,待了四年我也有點習慣了。不過之前德寧說,想讓我去她們單位……”
“哦,對了,我差點忘了這事了,分配這事她們單位能插的上話嗎?”
陶玉書他們這一屆學生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一屆大學生,無論是國家還是學校,對於他們都是無比重視。
入學後他們有帶薪學習、有單位津貼、有助學獎學金,如今馬上就要畢業了,這些大學生也成了香餑餑,中央部委、各級機關單位、國營大廠都張開了雙臂歡迎他們。
在畢業之前,教委會聯合國家的各個部門,根據國有企業、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的用人需要,制訂分配計劃,然後下發給各個高校,高校根據分配計劃推薦合適的人選。
在這其中,教委和學校作為一頭一尾,說話分量是最重的,其餘單位基本插不上什麼話。
《燕京文學》是燕京市文化局下面的刊物,要一兩個大學生不難,但點名道姓的要燕師大的學生,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應該沒什麼問題。我們系的主要分配方向就是各級黨政機關、新聞文學機構和教育崗位,去《燕京文學》也符合規定。”
聽她這麼說,林朝陽問:“那你是決定好了?”
“我決定沒用啊,得學校同意才行。”陶玉書說。
林朝陽點了點頭。
在他們倆說話的時候,林二春和張桂芹安靜的聽著。
老兩口也聽出來了,兒媳婦馬上要畢業了。學校想讓她留校,雜誌社想讓她去當編輯。這大學生就是吃香,單位搶著要。
“玉書,你剛才說,你們學校還能進機關單位呢?”林二春問。
“能啊。不出意外的話,我們班應該有一半都得進機關,我聽說政府那邊搶著跟學校要人。”
“那還是去機關好!”林二春說。
張桂芹立馬說道:“孩子想去哪兒就去哪兒,你以為誰都跟你一樣,是個官兒迷?”
“我怎麼官兒迷了?玉書進機關有啥不好的,當個國家幹部,體面嘞!”
“玉書,別聽他胡咧咧。當老師好,還有寒暑假呢!”
老兩口爭辯起來,誰也不讓誰。
林朝陽夫妻倆對視一眼,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