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多的想的就是自己的要體現什麼、揭露什麼、批判什麼。
反觀林朝陽,他的所思所想在場眾人當中好像還從來沒人認真的思考過,光是思考問題就不在一個維度上。
人家能寫出那麼多優秀的、極具影響力的作品不是沒道理的。
僅憑著這一點,眾人對林朝陽就很難不生出敬仰之情來。
掌聲過後,唐玉秋老師又簡單總結了一番林朝陽的發言,然後座談會便進入到學員和嘉賓們的交流環節。
“大家有什麼想交流的可以暢所欲言。”唐玉秋鼓勵學員們說道。
在場眾人互相看著,都有些躍躍欲試。
之前和林朝陽在全國優秀短篇獎授獎儀式上見過面的陳世旭率先發出了自己的疑問:
“朝陽同志,我有個問題想請教一下。我發覺我們在作文運思時,最難的不是搜尋素材,而是在有了素材之後如何加以選擇和安排。在這方面你有什麼心得體會跟我分享的嗎?”
聽完他的問題,林朝陽點了點頭,沉吟片刻後開了口。
“你提的這個問題我想大家在創作的時候或多或少都遇到過。
英國家斯威夫特說過一句話:最好的字句在最好的層次。找最好的字句要靠選擇,找最好的層次要靠安排。
這就好比排兵佈陣,運籌得當,一夫當關便可以起到萬夫莫開的效果。
我們可以反推一下,這類問題出現的通病總不外兩種:不知選擇和不知安排。
斯蒂文森說文學是剪裁的藝術,剪裁意味著選擇,要有所取捨。
這恰恰需要作者保持客觀冷靜的態度,尤其是需要嚴謹的自我批評能力。這一點我在剛才已經闡述過,就不再強調了。
至於安排。亞里士多德在《詩學》裡討論說戲劇結構要有完整性,我們可以給‘完整’下一個定義,那就是必須有頭、有身、有尾,用我們中國人寫文章的理論來說就是起承轉合。
好的創作一定是遵循著其內部規律和佈局的,一段內容如果丟去於全文無害,那就是贅述。如果搬動位置仍於全文無害,那就是整篇文章佈局欠缺考慮。
那麼這個內部規律和佈局是什麼呢?我認為可以是時間順序、空間順序、也可以是情感線,這與文章的內容有很大的關係。
創作是個很私人的過程,很多東西也沒辦法一概而論,不知道我的話能不能解答你的疑惑。”
林朝陽一番解答引經據典,陳世旭聽了覺得很受啟發。
誠如對方所說,創作的事沒辦法一概而論,能用短短几句話便簡略回答他的問題,本身就說明了林朝陽在創作上的成熟,至少不是陳世旭可以望其項背的。
“還有人有問題嗎?”唐玉秋又問。
金瑩舉起手,問道:“朝陽同志,我們之前在上課時曾經討論過形式的創新,我們班賈大山同學還專門寫過一篇意識流習作……”
她說道這裡,裝模作樣的朗誦了起來:“草帽,草帽,草帽,大的草帽,小的草帽,起伏的草帽,旋轉的草帽,陽光爍爍的草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