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以來,三毛的作品屢屢被大陸的文學雜誌轉載,84年她的《撒哈拉的故事》《夢裡花落知多少》等作品也陸續在大陸的出版出版,引發了一陣狂熱的三毛熱,風靡全國。
許多文學青年都被這位流浪過59個國家和地區的女子所震撼,為她和荷西的愛情故事感動,為她追求自由的精神所感染。
今年4月,三毛回大陸探親,路過多個城市均受到了高規格的禮遇,訊息傳回島內,讓島內文學界也為之激動。
灣島的居民大體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原住民,自古生長在這裡;一類是本省人,是清代以來從福建等地移民到灣島的大陸人的後代;還有一類是外省人,也就是45年之後隨光頭入島的。
在如今的灣島文化界,外省人佔著絕對主力,這些人中很多人都是生長在大陸,即便是生在灣島,父輩的影響也依然在。
拋開政治分歧不談,「鄉愁」二字是他們這一代人的情結。
林海音邀請林朝陽入島,希望加深兩地文化交流,心意是好的。
但林朝陽作為內地文化界知名人土,想要入境灣島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林朝陽特地致電林海音,先向她表示了感謝,又說明了登島這件事的難度。
這幾年兩地關係看似緩和了,實則仍互有芥蒂,尤其是灣島方面,把小肚雞腸展示的淋漓盡致。
林朝陽現在只是旅居香江,迄今為止,未有大陸文藝界人士登島交流的記錄。
林朝陽最後對林海音玩笑道:「灣島文化部門防我們這些人,甚於防川啊!」
林海音說,「我來協除錯試看,如果取得許可,你可要來。”
「那可不一定,我也得跟政府方面打個招呼才行。「
以林朝陽在文學界的名氣和地位,入臺登島是很有象徵性的事,官方對這種事必然是慎之又慎。
林朝陽掛了電話,給新H社的同志的打了個電話,簡單介紹了一下情況。
等了一天,新H社方面傳來訊息,鼓勵林朝陽登島交流。
林朝陽這才又給林海音去電,有了這個答覆,林海音高興的說她先去溝通試一試。
她早年曾擔任《聯合報》副刊主編,發掘和培養了一大批灣島如今的知名作家,在灣島文學界地位甚高,後世更是有人將她稱為灣島文學的祖母級人物。
以她這種在灣島文化界的影響力,也只能說「試試」。
後世李連杰八部電影在灣島熱賣,已經成了嘉禾的搖錢樹,可依舊連個赴臺做宣傳的機會都沒有,灣島方面對大陸文化滲透的防備可見一斑。
轉眼到了11月,香江太古城道18號,坐落在地鐵之上的太古城中心熱鬧繁華,多年以來一直都是香江中產階層休閒、娛樂、購物的好去處之一。
今天是週六,太古城中心依舊熱鬧非凡,人來人往。
但在這偌大的建築裡,有一處位置顯得格外的不同。
一樓西南角的店鋪原本是服裝品牌馬莎的專賣店,佔地近2000。
最近幾個月因為生意一直冷冷清清的,直到上個月,店鋪掛出了停業甩賣的牌子,引來了一些顧客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