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於書香門第的葉兆巖自小便有讀書的習慣,他大學學的又是中文,還發表了幾篇作品,因此讀書這件事就成了他日常生活中最大的愛好。
各大文學雜誌上市的日子,他總會來新華書店帶一本回去,偶爾趕上手頭不寬裕的時候就晚幾天,但總歸是要買回去看的。
今天是《花城》雜誌上市的日子,趕上過年有些閒錢,葉兆巖來到新華書店後買了一本《花城》,痛快的付了錢後便出了書店。
回學校的路程有點長,他邊走邊翻開了雜誌。
只看了一眼,他立刻發現了這期雜誌與眾不同的地方,目錄比以往短了很多,排在最前頭的並不是字樣也不是以往的“中篇”,而是“長篇”。
——《渡舟記》。
更惹他注意的是後面的署名,赫然寫著“許靈均”三個字。
葉兆巖喜歡看《花城》,主要是因為它上面經常會轉載一些海外作家的作品。
尤其是最近幾個月,因為馬爾克斯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緣故,《花城》推介了大量的魔幻現實主義作品。
昨天晚上他才剛剛啃完了一本《胡安·魯爾福中短篇集》。
早幾年,胡安·魯爾福在國內沒什麼名氣,作品也幾乎沒有引進,他看的這本集是外國文學出版社在1980年出版的,當時外文社引進了一批這樣的外國作家的作品。
但現在情況不一樣了,胡安·魯爾福的老鄉馬爾克斯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一下子讓魔幻現實主義文學在世界範圍內名聲大噪,在國內更是受到了中國文學青年的狂熱追捧。
胡安·魯爾福作為拉美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性人物,自然也成了大家的追捧物件。
包括他這部前兩年引進到國內的集,原本安安靜靜的躺在南京大學的圖書館裡,少有人問津,可最近這幾個月出借頻率卻是出奇的高,葉兆巖等了好些天才借到。
葉兆巖看著目錄上的文字,心中不由得好奇,沒想到《花城》居然會發表林朝陽的作品。
就安排在這一期雜誌的最前面,他甚至不需要去刻意翻頁碼,便找到了的首頁。
在“渡舟記”三個字下方,有一段三四百字的編者按。
《花城》編輯部少有寫“編者按”的習慣,葉兆巖不禁好奇的讀了一下。
大意是說在馬爾克斯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後,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不僅在國內的讀者當中廣受歡迎,也受到了不少作家的矚目。
林朝陽(許靈均)勇於嘗試新的文學風格,創作了這部新作品,故事圍繞少年人杜三江與家人為躲避戰亂而展開,講述了他與一隻老虎在海上共同度過277天的漂泊生涯。
看到《渡舟記》這個名字,葉兆巖的第一個感覺是有一股禪意,讓他想起了一些中國古典的命名方式。
可看著“編者按”的簡略概括,這卻是一個類似於《魯濱遜漂流記》的求生故事。
心中帶著好奇,葉兆巖的眼神深深的扎進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