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上沒有如果,即便有如果,焉知林氏羽翼豐滿後不會主動背叛呢?
在鄒文懷盤算著金棕櫚大獎為林氏帶來的收益時,林氏也在進行盤點。
在坎城電影節閉幕的第三天,餘玉溪帶隊回到了香江。
《寄生蟲》劇組所獲得的巨大歡迎自不必提,從導演到主演幾乎成了這座城市的英雄,所到之處,影迷雲集景從,人山人海,媒體記者成群結隊。
凡是與《寄生蟲》有關的新聞全都成了市民關注的焦點,不少報刊的銷量因此銷量暴漲,其中玉郎機構旗下的幾家媒體更是吃盡了紅利,
除了劇組成員們,林氏這個影片的幕後投資人獲益是最大的。
《寄生蟲》在獲得金棕櫚大獎後成為了各國片商競相追逐的焦點,但這次林氏影業並沒有像以前那樣直接以買斷的形式出售電影的海外發行權。
而是區分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分別制定買斷丶分成策略,最後電影成功簽了21份買斷合同,5份票房分成合同。
這5個採用票房分成合同的國家均是美丶法丶日等發達國家。
即便是放棄了幾個主要發達國家的買斷費用,《寄生蟲》依舊為林氏創造了620萬美元的交易額。
等未來電影在各國上映,版權繼續出售,《寄生蟲》為林氏影業創造的效益還會進一步擴大。
再加上餘玉溪等人帶到電影節的其他影片的版權買斷費用,這次電影節林氏影業的版權交易額達到了近1500萬美元之巨。
折算成港元,接近1.2億。
收穫之豐厚,令人震撼,也為最近正需要資金的陶玉書解了不少燃眉之急。
在5月的最後一天,明報大廈8樓舉行了一場茶話會形式的聚會,
會上,金庸為明報集團諸多骨幹力量頒贈長期服務獎狀及金牌,感謝三十年來員工們的辛勤服務和卓越貢獻。
同時,他還在會上宣佈:因年事已高,不勝劇繁,退休之念存之已久。自6月1日起,他將不再擔任《明報》社長一職,只擔任明報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次日,《明報》刊出「本報專訊」,《查良鏞今日卸社長職,續任明報集團董事長》,公佈了這一決定。
前段時間一直有訊息傳金庸將要退休,還有媒體傳他將在退休後隱居國外。
現在訊息被證實,訊息一出,香江報業輿論一片熱議。
與此同時,金庸第一次正式向外界透露了出售《明報》股份的意願。
一時之間,香江報業風雲變幻,一些之前就已經在暗中與金庸有接觸的買家化暗為明,不斷透過媒體表達對強烈的收購意願。
百樂門的鄭經翰更是直接對著記者的鏡頭揮舞鈔票,直言「只要查先生點頭,這張十億支票就會奉上」。
他們這些做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想把水攪渾。
但更多的買家還是按兵不動,其中就包括了陶玉書。
當然,陶玉書也不是什麼事都不做,她只是沒有再跟金庸接觸。
6月中旬,陶玉書接受香江知名財經報紙《信報》專訪,在被問到對旗下林氏影業丶玉郎機構等公司未來業務規劃和發展方向時,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