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玉書說道:“我聽人說電視機廠的彩電年中的時候就能買了,能用人民幣買,幹嘛花外匯券啊,而且那裡東西死貴。”
這年頭友誼商店商品供應齊全豐富是不假,進口商品多也不假,但價格也是真的貴,因為它面對的壓根就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那些僑胞和外國友人。
“那再買點古玩字畫,這些東西以後肯定會漲價的。”林朝陽說。
陶玉書不清楚林朝陽為什麼如此篤定古玩字畫會升值,但就跟他說房子以後會漲價一樣,她選擇充分相信丈夫。
“過兩天咱上友誼商店逛一逛。”
“不去。就算你想買摩托車,買個幸福250就行了嘛。進口的太貴了,花那個冤枉錢幹嘛?”
幸福250誕生於1960年的滬上,在現在大街上鳳毛麟角的摩托車裡,幸福250絕對是拉風的存在。
因為如今大多數摩托車排量都在100CC以下,幸福250摩托車248.9ml的排量無異於鶴立雞群一樣的存在。
幸福250最早也用在郵政、公安、部隊等單位的公車,最近幾年隨著居民收入增加,才逐漸成走入尋常百姓家。
“你以為摩托車票是那麼好弄的?不上友誼商店買進口的,上哪給你弄票去?那玩意可比電視機票、洗衣機票稀罕多了。”
聽林朝陽這麼說,陶玉書又嘟囔道:“我又不會開。”
“學一學不就會了嗎?等暑假你去車管所學學車,考完了摩托車駕照,我帶你去買摩托車。”
“你都沒騎摩托車,我騎什麼呀。”
“我騎腳踏車就當是鍛鍊身體了,騎上摩托車我還怎麼鍛鍊身體?週末我先領你去友誼商店看看。”
見他如此堅持,陶玉書只好說道:“去看也沒用啊,友誼商店又不讓進。”
這年頭有句話叫“友誼商店不友誼”,因為友誼商店不讓國人隨便進,門口總是站著倆保衛看著,進門先看證件,只有拿著護照、外籍工作證這些涉外證件才讓進。
“沒事,我有辦法。”
到了週末,一大早阿毛就跑到了華僑公寓,他就是林朝陽的“辦法”。
建國門外大街路北,從西向東聚集了一批涉外機構,外交公寓、國際俱樂部、國際大廈……友誼商店也在其中,燕京的這家友誼商店也是新中國第一家涉外商店,是73年由東華門那邊搬過來的。
燕京友誼商店是棟四層高的建築,風格典雅、莊重,樓頂有著名書法家劉炳森題的金色店標。
三人走到門口,保衛的眼神立刻放在了林朝陽和陶玉書兩人的身上,這個時候阿毛掏出了自己的護照,保衛看了一眼,沒說什麼,讓三人進了商店。
友誼商店的硬體條件比這個年代所有百貨商店都要好,米黃色的水磨石地面在燈光的映襯下發亮,售貨員們都穿著統一的制服,而且還不是國營百貨商店裡的那種醜制服,而是清一水兒的西裝,看上去神氣活現。
售貨員們的神氣自然是有底氣的,在計劃經濟時代,友誼商店這份工作無疑是社會精英階層。
在這裡不僅可以每天接觸到大量的外國人,還可以享受到一些普通老百姓享受不到的福利。
如今市場上物資缺乏、品種單一,人們購買大多數商品都要憑票,但在友誼商店卻不同,你只需要有外匯券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