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逃學威龍》,連劉德華這個老搭檔都沒了,完全是周星馳獨挑大樑,可各家電影公司卻沒人敢小。
果然,《逃學威龍》上映之後沒有讓大家失望。
上映一週,先後打破「全港午夜場」、「全港四點場」、「開市第一日」、「週六」、「週日」及「上映第一週」等大部分票房記錄,首周票房報收1964萬港元。
勢頭之猛,前所未見。
電影市場是典型的零和博弈,大魚吃小魚,有人吃得多,就一定有人吃得少,甚至吃不到。
跟《逃學威龍》同檔期,也算這批片子倒黴,除了這部絕世猛片之外,其他影片票房均比預期低了不少。
《逃學威龍》橫行聖誕檔期,林氏再次在與競爭對手中取得勝利,可公司裡的氣氛卻十分平靜沒辦法,這兩年大家早已經習慣了這種勝利。
如果哪天聽到林氏出品的影片遭遇了票房滑鐵盧,大家說不定還可能驚訝一下。
「星哥!」
「星哥好!”
周星馳踏入玉郎大廈10層的片刻功夫,收穫了一片熱情的笑臉和問好聲,他略顯矜持的朝大家揮手打招呼。
他問伍美珍:「阿珍,林太在嗎?」
「林太出差了,要下週才能回來。」
周星馳有些意外,他平時大多時間都在拍戲,不常來公司。
前幾天又一直在宣傳《逃學威龍》,今天剛過完元旦,他特地來公司給陶玉書送點自己老媽做的燒臘,還不知道陶玉書出差的事。
「這麼長時間?回內地嗎?」周星馳問。
「不是,美國。」
周星馳聞言來了興趣,「美國?是為了之前投資的那部電影嗎?」
他早在4月份的時候就聽說了公司要跟美國的哥倫比亞影業合作投資電影。
「有這個原因,另外《寄生蟲》要報送奧斯卡金像獎了。」
「奧斯卡啊!」
香江電影人對美國電影或者說好萊塢的觀感有些複雜。
一方面他們承認美國電影業的強大,香江電影也時常師法,一方面他們又著一股勁,認為自已是亞洲好萊塢,沒必要將奧斯卡看的太重。
當然了,其中更關鍵的原因是香江電影太過商業化,並不適合這種評獎活動。
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中期的一段時間裡,香江電影迷信過一段時間這些外國電影節、獎項的評獎。
後來老闆們發現,香江電影得獎的機率太低了,參加電影節或者評獎活動大多時候都是勞民傷財之舉,也就慢慢放棄了這件事。
進入八十年代以來,只有香江電影嚴浩拍的《似水流年》報名了奧斯卡。
86年《楚門的世界》本來也想報,但恰逢那時林氏和嘉禾關係不睦,遺憾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