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同志高風亮節啊!」
關於莊重文文學獎的討論結束了,但獎項的籌備工作才開始。
有文協出馬,林朝陽只需要動動嘴就可以了,很符合他的定位。
2月23日,大年初七。
新h社電訊:中國影片《紅高粱》在剛剛結束的第38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上斬獲最佳影片金熊獎。
訊息傳回國內後迅速擴散,引起國內電影界的巨大震動,
作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之一,西柏林國際電影節在國際影壇地位崇高,影響力卓著。
多年以來,國內電影人曾經無數次衝擊過包括西柏林電影節在內的歐洲三大電影節,但卻顆粒無收。
直到去年陳凱戈憑藉《孩子王》摘得西柏林電影節銀熊獎,才算是讓國內電影界振奮了一些精神。
在陳凱戈摘得銀熊獎之後,許多電影人又開始暢想起國產電影摘得金熊獎的日子。
大家樂觀的認為,短則三五年,長則十年八年,金熊獎一定會成為中國電影的囊中之物。
其實也不一定非得是金熊獎,金獅獎丶金棕櫚獎都可以。
只要是能揚名國際,為國爭光,獲得哪個獎項並不重要!
大家之所以會這麼樂觀,主要是因為有了陳凱戈的這個銀熊獎。
不少人樸素的覺得即便沒有別的導演出頭,等陳凱戈成熟起來,也一定會為中國電影摘得國際性榮譽的。
誰也沒有想到,中國電影斬獲國際性榮譽的這一天來的如此之快。
大家更沒有想到,第一個為中國電影擒獲西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竟然不是陳凱戈,而是名不見經傳的章藝謀。
有些人甚至不知道章藝謀是何許人也。
而另一些人倒是知道章藝謀,但他們對章藝謀的第一印象是「陳凱戈的那個攝影師」。
新h社的電訊第一時間引發了國內電影界乃至文化界的震動,但要說這個訊息真正為全國人民所熟知,還是因為24日的《新聞聯播》。
西柏林電影節是23日晚上閉幕的,第二天章藝謀乘飛機飛回國內,抵達燕京後便被蜂擁而來的記者圍堵在機場。
當天晚上7點15分,《新聞聯播》播放了章藝謀在西柏林電影節頒獎典禮上身著西服領獎的影片畫面。
因為去年陳凱戈在西柏林電影節拿了銀熊獎,所以今年央視對於章藝謀攜《紅高粱》參加電影節格外重視,直接派了兩名記者去。
也因此,央視記者王建宏拍下了章藝謀領獎丶手捧金熊獎的珍貴畫面。
「從來與亞洲國家無緣的西柏林電影節最佳故事片金熊獎,一隻閃閃發光的金熊被影片《紅高粱》的導演章藝謀捧回了燕京——」
《新聞聯播》報導《紅高粱》獲獎訊息的新聞時間長達1分鐘,這無意之間創下了中國新聞界的一個記錄。
在《紅高梁》以前,還沒有一部電影的公映或獲獎獲得過《新聞聯播》如此高規格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