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衛都說道:“那您應該知道他這部《人生》就是應我們主編的邀請寫的,說起來真是緣分。”
《青年文學》是中國青年出版社旗下的雜誌,主編王維玲同時還是出版社的副總編輯。
林朝陽點頭道:“知道。”
“真是巧了!”馬衛都又唸叨了一句,“《人生》現在火的不得了,您跟陸遙又是好友,評論要是發表了,一定會引起不小的反響。”
馬衛都的話只是恭維,聽聽就好,林朝陽肯定不會當真。
閒談了幾句,林朝陽覺得差不多該端茶送客了,馬衛都突然盯上了他屋裡擺著的古董。
“哎呦!這蒜頭瓶看著可真不錯!”
“這色釉一看就是雍正朝的吧?”
馬衛都上趕著搭話,林朝陽不可能不回,況且他的話正中林朝陽的心頭好。
“好眼力,確實是雍正時候的東西。”
馬衛都圍著那件雍正朝的仿汝天青釉弦紋蒜頭瓶,看的眉飛色舞,林朝陽一時難以分辨他是見獵心喜還是曲意逢迎。
不過這件仿汝天青釉弦紋蒜頭瓶確實是他的心頭好,真要說價值,林朝陽家裡至少有二三十件瓷器比它貴重。
林朝陽之所以喜歡這件東西,就在於它的顏色單一,不浮、不囂、不靡、不媚,氣質獨特,有一種渾然天成、素雅淡靜的美感。
而且相比起粉彩那種對皇家貴胄的長相,這種單色釉更符合文人雅士的審美,令人見之心喜。
馬衛都邊看邊誇,饒是林朝陽心中有所警惕,也難免生出幾分欣喜。
這小子,早幾百年也是個諂媚佞臣的好材料!
兩人說了這麼一會兒話,那邊陶玉書飯都吃完了,剛想叫林朝陽吃飯,見屋裡有客人,便沒有作聲。
林朝陽給兩人互相介紹了一下,客氣的說道:“吃飯了沒有?要不一起吃點吧?”
“不用麻煩,我回家去吃就行。”
馬衛都嘴上推辭,腳下卻不怎麼動地方,林朝陽一看,哪裡還不明白他的小心思,大大方方的領他到西廂吃了頓晚飯。
蹭了頓飯,馬衛都才心滿意足的向林朝陽提出告辭。
一週之後,馬衛都特意挑了個晚飯時間來林朝陽家取稿子,先是很自然的蹭了一頓晚飯。
然後拿到了林朝陽為《人生》所寫的那篇評論文章——《從高加林談如何塑造當代農村人物形象》。
標題名字有點長,馬衛都還沒看內容便有些驚喜。
一般的評論文章歷來是多以為觀察物件,通常有一定的侷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