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對比如今的作家們,他這個效率還是不錯的。
幾個月時間裡,李小琳也只是來了幾封信例行催更而已,可她光催更,也不知道寄幾張月票過來,林朝陽哪裡來的動力呢?
不過畢竟是已經說好的事了,林朝陽終於趕在十一之前將稿件寄了出去。
了了這份稿件,他也算是徹底閒了下來。
四五個月的時間裡,他每天寫寫寫,上班寫、下班寫,感覺比當996社畜還累。
這一票做完,該好好歇歇了。
到了週日,陶家一大家子人來到石景山軍區大院。
進門打了招呼後,杜若林哈哈大笑著對陶母說道:“若慧,你可真是找了個好女婿啊!”
此話一出,陶家人的眼神頓時齊刷刷朝陶母投了過去,一副看好戲的樣子。
陶母臉色僵硬,硬擠出幾分笑容,“大哥,就是寫了一部而已,不算什麼。”
“欸!怎麼能這麼說呢?你是不知道,《高山下的花環》發表之後給我們前線和後方的指戰員們鼓了多大的勁!
朝陽這部寫的好啊,大大的鼓舞了我們軍隊計程車氣,也讓老百姓看到了那些子弟兵們的犧牲,為我們贏得了民心,這才是最重要的!”
大舅杜若林性格豪爽,說話的聲音都比常人大了幾分。
陶母的客套遭到了他的反駁,她又不好多分辯,只能乾巴巴的笑了笑,應付了事。
陶玉書兩姐妹全程關注著母親的神色,心裡偷著樂。
陶玉書幸災樂禍是因為母親對丈夫的態度,而陶玉墨的幸災樂禍則是因為前段時間陶母主導的換房間事件。
“看來今天沒少準備好東西啊!”
陶父疼媳婦,將大舅杜若林的注意力吸引了過來,他笑著說道:“今天你們跟朝陽沾光了,他為我們部隊做了大貢獻,今天得好好犒勞犒勞他,我特地把食堂的大師傅給請來了。”
杜若林的話雖糙,卻絲毫不生硬,大家都能聽出他的玩笑意味,但也能明白,今天這頓飯還真就是專門給林朝陽準備的。
陶父玩笑道:“大廚開小灶,露的可是真功夫,今天我得好好嚐嚐。”
杜若林陪著陶父與林朝陽說說笑笑,一旁的陶玉書則跑到廚房,拉住了舅媽祁紅英。
“舅媽,你快看看試試我給你買的外套。”
“好端端的,買什麼外套?”
祁紅英心裡其實很清楚陶玉書給她買外套的原因。
這段時間杜峰在家裡、外面沒少跟人吹噓《高山下的花環》是他姐夫寫的,主角還參照了一部分他的經歷。
因為這件事,杜峰差點捱了他爸的皮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