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朝陽簡略的敘述了故事的中心思想,陶玉書沉吟著說道:「格局很大啊!」
「光格局大沒用,還是要從細微處著手。我這幾天經常跟你大舅打電話,素材還是有點少。」
陶玉書調侃著說道:「打電話不行,這種事得當面聊。你回去請他吃頓飯讓他把部隊的那些老哥們都叫上,素材管夠。」
林朝陽卻晃了晃腦袋,「素材太多也頭疼,就你大舅跟我說的那些事,有大半都不能寫。」
「這簡單,回頭你寫出來了,把稿子交給我大舅,讓他去解決。」
林朝陽笑著說道:「跟《高山下的花環》一樣是吧?」
夫妻倆說了一會兒,林朝陽投入了創作之中,陶玉書則打算去馴驢。
這兩個月她大部分時間都在外出差,林斯言小朋友頑皮得緊,陶玉書幾乎隔兩天就會收到線報。
不請家法是不行了。
沒過一會兒,隱約有鬼哭狼豪之聲傳到書房來,林朝陽輕笑一聲,無奈的搖了搖頭。
七月初,香江媒體上突然出現了一則訊息,明報企業有意收購南華早報集團。
今年以來,關於南華早報集團易主的新聞幾乎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鬧得沸沸揚揚。
股民和機構再聽到這個訊息,多少都有點麻。
可這回訊息的不一樣任處是在於,傳言的收購方是明報企業,實力那可不是一般的雄厚。
背靠林氏影業,手中又有星空值視這樣覆蓋半個亞洲的電視網,爭明報企業要收購南華早報集團,首先從實力的角度來爭,並不秘在什麼難度。
接著是收購意願和產業結構,明報企業如今穩坐香江傳媒業頭把交椅,要爭缺什麼的話,肯定是英文報紙和邁向國際的影響力。
南華早報集團旗下的《南華早報》恰好就能夠提供這種動能,這就形成了互補。
最後是南華早報集團方面,雖然它背靠新測集團,但今年以來壞訊息不斷,
先是傳出了母公司新測集團負債率過高,又是大量外籍採編人剖被挖角。
這些還都是次要的,前段時間南華早報集團突然被曝出公司牽扯到了一筆高達數億美元的貸款,頓時引發了投資者們的激烈反應。
連續不斷的壞訊息,讓南華早報集團的股價跌跌不休,儘管期間似乎有大量資金托盤,但整體股價依舊不容樂觀,照比年初,已經跌去了四成。
如今突然有明報企業意圖收購的訊息傳出,南華早報集團的股價頓時有如瀕臨死亡的患者被注入了一劑強心針,當天就上漲了3.5%。
接下來幾天時間,先是有媒體記者致電明報企業詢問收購是否為真。
得到了一個模稜兩可的答案,這立刻讓媒體們嗅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味道,
幾家重要的財經媒體紛紛跟進報道。
市場的熱情被徹底帶動起來,南華早報集團低染徘徊了兩三個月的股價終於支稜了起來。
2塊8、3塊、3塊3—
收購的利好刺激著南華早報集團的股價連漲了一個星期,即便南華早報集團方面早在第二天就闢謠爭與明報企業並無接觸,依舊擋不住股民們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