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靄儀心裡也明白,眼下的明報企業在香江的發展已經走到了瓶頸,收購衛星電視確實是神來之筆,為明報企業的發展開啟了上限。
但她也在猜想,林太之所以要以林氏影業為主進行收購,未嘗沒有制衡明報企業的想法。
這樣做一方面可以防止明報企業一家獨大,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明報企業內進行一次名為調動,實為清洗的人員大流動。
畢竟明報企業現在的大多數管理人員都是查先生一手帶出來的。
一石數鳥!
林太的心機和手腕,實在莫測!
許靄儀忍不住生出幾分敬畏之心。
關於林氏影業和明報企業聯合收購衛星電視有限公司的決定,在兩家上市公司的董事會和股東大會上不過是走個形式。
就跟當初陶玉書決定向內地捐贈1億港元一樣,其實打個電話就可以,
但這畢竟是一筆涉及到20多億港元的交易,形式上還是要尊重廣大投資人。
上午《信報》報道,下午兩家公司開會,訊息早已傳的滿城風雨。
這期間,上午時明報企業和林氏影業的股票一直在震盪,直到下午訊息確定,市場立刻反應過來,股票直接拉漲。
一直到兩家公司出公告,向聯交所提交收購相關的檔案和資料,公司停牌,明報企業和林氏影業加在一起直接漲出了20億市值。
市場反應如此激烈,甚至不需要兩家公司出通稿來畫餅,廣大投資人已經自行腦補出一幅美妙畫面。
電影、電視、新聞這不妥妥一個正在冉冉升起的傳媒帝國嗎?
買!必須買!
橫跨電影、電視、新聞的巨型文化傳媒集團,當年的邵氏來了也不夠打啊!
除了林氏影業和明報企業這兩家收購方,這次收購公告放出後,連被收購方衛星電視的母公司和記黃埔的股票都跟看漲了不少。
林氏影業和明報企業上漲的邏輯是業務方向上有了新的擴充套件,和記黃埔股價的上漲單純是因為賺錢。
衛星公司有限公司這家子公司,和記黃埔總共也就投入10億港元,這才半年時間淨賺11億港元,上哪找這麼好的買賣啊!
至於說,賣了本來很有潛力的電視業務,讓損失了公司的未來潛力,對於別的公司可能是問題,但對和記黃埔從來都不是問題。
李嘉誠掌舵下的和記黃埔,從來都是什麼賺錢做什麼,賺錢才是這家公司的核心業務。
林氏影業、明報企業聯合收購衛星電視,最大的影響不是股價,而是香江傳媒業的整體格局。
正如市場上的投資者們所期待的那樣,一個橫跨電影、電視、新聞的傳媒帝國已經形成了雛形,這對於香江的傳媒行業整體來說既是提升,也是巨大的挑戰。
不管是幾家報業上市公司,還是電視臺,看到這個新聞無不感到壓力巨大。
原因也很簡單,報刊銷量、開戶費大多都是維持開支,要賺大錢都得靠廣告。
如今林氏影業、明報企業、衛星電視三家形成集團作戰的模式,無論是在成本控制、業務流轉、輻射人群、業務量等諸多方面,都將對其他競爭對手形成一定的擠壓。
這種擠壓可能在短時間內還看不出什麼,畢竟衛星電視才開播半年。
可時間長了呢?它逐漸發展起來了呢?
都是大家浸淫傳媒行業幾十年的老狐狸,心裡明鏡一般,但面對陶玉書的咄咄逼人,似乎又拿不出更好的辦法,只能期盼著手底下見真章的時候能夠抵擋得住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