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剛到職,所以王濛都在編輯部辦公。
陶玉書一來,他就拉著她介紹給了編輯部的諸多編輯們。
面對陶玉書的到來,《人民文學》的編輯們表現的很是熱情,但在這份熱情背後,卻也藏著幾分微妙。
83年的六七月份,對於《人民文學》來說是個動盪的月份。
主編章光年卸任,由王濛接任。三位副主編葛洛、李輕泉、劉劍青,三去其二,只保留了劉劍青一人,可以說是大動筋骨。
這還沒完,王濛剛來到編輯部,以雜誌缺少年輕幹部和得力人手為由從《燕京文學》調來了陶玉書,從《中國青年》調來了祝偉,給編輯部補充了新鮮血液。
編輯部所有人都明白,這兩人就是王濛的親信。
當然了,除了給自己帶來了得力助手之外,王濛也明白團結老同志的道理。
他主張對編輯部進行人事改革,對原有的編委會進行重組,號召老一代作家退出編委會,由一批年富力強的中青年作家加入。
再從其中遴選出副主編人選,如此一來,副主編人選肯定要從編輯部的老人兒當中選出來,老人也不怕新人搶功勞了,王濛這個新主編威望必然大漲。
短短几天之內,縱橫捭闔,一下子就理清了局勢。
以上這些資訊都是陶玉書從祝偉處聽來的,祝偉比陶玉書早來了兩天,他跟林朝陽是朋友,兩人之間的關係自然要比跟其他人更親近。
更何況他們倆還都是被王濛調過來的,天然就多了一層信任。
瞭解到了編輯部如今內部的情況,陶玉書並未多說什麼,她來《人民文學》是為了工作的。
林朝陽的《高山下的花環》是在《人民文學》發表的,崔道義是責編,這是陶玉書在編輯部的又一個熟人。
上面有主編罩著,身邊還有熟人同事,陶玉書剛到編輯部,就迅速適應了環境。
到了傍晚下班,她剛走到樓門口,就聽講王濛在叫她。
“主編,您有什麼指示?”
王濛笑著擺擺手,“什麼主編,還是叫老王。”
他又說道:“你們家朝陽最近在忙什麼?”
“他能幹什麼啊除了上班就是寫。”
“難怪他產量高,這個創作態度真不是一般的端正。”
王濛閒聊了兩句,提出了去家裡拜訪的請求,陶玉書自然不能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