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之間,衚衕裡又走進了幾個人,得虧《文藝報》的記者跑各種座談會、
文學會議比較多,要不然還真認不出來。
程忠實、京夫、高建群—幾人都是這兩年國內文壇炒得火熱的「文學陝軍」的代表性人物。
程忠實走在人群中間,意氣風發,今年莊重文文學獎的最佳長篇獎就是頒給了他的《白鹿原》。
這部在面世之後便飽受文學界盛讚,去年六月出版之後也創下了極佳的銷量,短短三四個月間便賣出了六七十方冊。
記者攔著幾人聊了幾句,才和他們一起走入了小六部口衚衕的西院。
院門口「作者之家」的牌子跟幾年前比起來稍顯陳舊,可在今天看起來卻格外閃耀。
距離頒獎還有半個小時,院子裡已經聚集了許多人。
其中包括了評委會成員、文化宣傳領域的幾個官員、全國文協和各省文協的一些同志還有受邀出席的作家、編輯和評論家。
這些人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或站在院內石榴樹下,或站在屋簷下,或坐在遊廊兩旁的欄杆上,也有人跑到廂房裡安逸的坐著聊天。
大家聊天的話題除了寒暄之外,關注最多的還是幾部(篇)獲獎作品。
今年的獲獎名單公佈後可謂眾望所歸,長篇獎由程忠實的《白鹿原》獲得,中篇獎由於華的《活著》獲得短篇獎的評獎有些許特殊,不是頒給一篇,而是頒給了一個系列作品一馮濟才的《俗世奇人》系列。
七十年代末以來,中國當代文學出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那就是關注和探討現實的短篇頻頻在社會上產生重大的影響力。
這其中當然離不開傷痕文學、反思文學、尋根文學的繁榮和廣受歡迎。
如《傷痕》《班主任》《牧馬人》等一大批短篇作品被人們廣泛閱讀並耳熟能詳。
放眼國際文壇,這種短篇的異常繁榮並不常見。
進入到八十年代後期,隨著文學浪潮的逐漸過去,短篇也落寞了下來,
近幾年來國內文壇已經很長時間沒有誕生過什麼有影響力的短篇了。
馮濟才的《俗世奇人》系列七篇短篇今年年初一口氣在《收穫》發表,
受到了文學界的高度評價,在讀者群體也收穫了無數喜愛。
《白鹿原》《活著》《俗世奇人》系列,三部(篇)作品既在文學界贏得過高口碑,又有很好的群眾基礎。
獲獎名單公佈後,自然獲得了大家的認可。
但只要是評獎,總有人覺得會有遺憾,今年的莊重文文學獎也是如此。
有些人認為賈平娃的《廢都》應該獲獎,有人覺得王安憶的《紀實與虛構》
如果不是遇到了《白鹿原》其實也值得一個獎項。
還有人談到了王小波的《黃金時代》,認為這部應該有評獎資格,如果這篇能夠參評的話,說不定能拿到最佳中篇獎。
後世鼎鼎大名的王小波現在在國內文壇名聲不顯,他的代表作之一《黃金時代》在前兩年由灣島《聯合報》連載。
後又在灣島、香江相繼出版,而在內地反倒是直到今年才出版,也並沒有引起什麼太大的反響。
由於在內地是今年才出版,所以沒有參評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