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筒裡沉默了下來,陶玉書心中有個想法,猶豫過後還是沒有說出來。
其實與其現在擔心來、擔心去,不如以力破會,直接買下金庸手上的股票,
如此一來即便換股後股權稀釋,也可以在未來可能的搶籌大戰中佔據絕對的主動。
但這樣一來又帶來了兩個問題。
一是她如果主動提出這個請求,勢必要大幅溢價,在情況還不明朗的情況下如此操作,並不明智。
二是金庸手中的股票數量太大,這筆交易肯定要對外披露,她怕打草驚蛇。
必輸的局面,默多克又怎麼會上鉤呢?
心思轉念之間,陶玉書客氣了兩句,正打算結束通話電話。
電話那頭的金庸突然想起來了一件事,「對了!」
「查先生還有事?」
「有個叫于品海的人你還記得嗎?」金庸問。
腦海中的記憶不斷閃現,最後定格在一份紙質資料上,「當年德間書店的中間人。」
「不錯。」
當年金庸有意出售明報集團,于品海作為德間書店的中間人聯絡金庸,因為于品海是編輯出身,金庸一度對他印象不錯。
只是後來出現了陶玉書,于品海和德間書店也就沒了機會。
「這個于品海有什麼動作?」
「半個多月前我聯絡寶新,聽說他最近跟于品海成了球友。」
金庸的話頓時引起了陶玉書的警覺,未等她說話,金庸又說:「于品海怎麼和寶新走到一起的,我也不瞭解,不知道對你有沒有幫助。」
「我明白,感謝查先生的幫忙。」陶玉書真誠的說道。
客套了兒句之後,電話結束通話,陶玉書坐在沙發上眉頭緊。
她的思緒有些紛亂,看起來為了今晚的見面,默多克已經佈局了很長一段時間,也似乎把各種情況都預料到了。
半響後,她問林朝陽:「你說,查先生可信嗎?」
商場之上,爾虞我詐,勾心鬥角。
打電話之前她不是沒有懷疑默多克已經提前拉攏了金庸,只是覺得可能性不大,打完電話反而心生提防。
原因就在金庸最後提到的沈寶新和于品海上。
真的有這麼巧,兩人接觸就讓金庸知道了?
雖然覺得懷疑金庸有些不厚道,但陶玉書還是不得不防,畢竟懷疑不會給對方造成任何損失,可如果她大意輕信,付出的代價可能是慘重的。
林朝陽說道:「當年默多克就曾向他求購過明報企業,查先生願意賣的話,
當年就賣了。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