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孫、小朱都鬆了口氣,勉強把碗裡的餃子吃完,張桂芹端著兩碗圓宵放到他們面前。
「元宵節哪能不吃圓宵啊!嚐嚐,這可是青絲玫瑰餡兒的!」
小孫和小朱看著一滿碗的元宵,感覺剛進肚子的餃子在翻湧,眼神一黑又一黑。
午飯吃完了,小孫和小朱站在院門口,背影蕭索,略顯發福。
「我想回香江了!」小孫說。
小朱摸了摸「層巒疊嶂」的肚皮,兵王沉默不語,只是一味點頭。
過了十五,林朝陽總算是凝聚起鬥志,準備給收個尾。
結果這天上午他在書房磨蹭了一個多小時,還沒進入狀態,家裡來客人了。
得,寫不成了,忒忙!
來的客人和林朝陽五百年前是一家,是花城出版社的編輯林賢治。
以前都是李士非這個總編直接負責林朝陽的稿子,林朝陽去花城出版社倒是見過他,但不熟。
進門寒暄幾句,林朝陽才得知原來李士非從去年就生病了,而且是心肌梗塞,在重症監護室待了13天。
去年一整年李士非都沒到林朝陽那去催稿,他還以為李士非是良心發現了,
沒想到是心臟受了重創。
中間兩人透過一次電話,李士非也是叮囑他安心寫作,並沒有提到自己的病「真想不到—」林朝陽搖了搖頭,「那他現在怎麼樣了?」
「身體不好。他愛寫詩,一寫詩就激動,下半年的時候又進了一回醫院,好在沒有大礙,工作上的事就不能操心了。」
林朝陽微微頜首,明白了林賢治這次來的意思,這是替李士非來做個工作交割,順便催稿。
他主動提起了新的事,林賢治面露喜色,沒想到這次赴京的工作進行的這麼順利。
他又跟林朝陽瞭解了的一些構思,翻閱了前幾萬字的手稿,心中充滿了期待。
「‘生老病死’這個系列的前三部叫好又叫座,您這最後一部‘生’,文學界和讀者現在可是翹首以盼!
現在看,大家的期待沒有錯付。」
林賢治語氣稍稍有些激動,一方面是因為新展現的質量不遜於前作,一方面是因為「生老病死」這個大的創作概念歷經四年多的創作,終於圓滿了。
「就像巴金先生的激流三部曲、愛情三部曲那樣,您這一系列作品足以在當代文學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林賢治的稱讚也許是發自內心的,但聽起來有些肉麻,林朝陽擺擺手打斷了他,又跟他聊了聊的創作進度,約定了5月份之前交稿。
一個作者成熟的標誌,就是學會拖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