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英雄》前兩天才下檔,在本埠創造了3024萬港元的票房佳績,目前陸續在內地、灣島、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上映。
票房不算大爆,但以動畫片來說,這個成績已經相當不錯了。
「這個我可不瞭解,你要是想了解,讓你小姑帶你去公司轉一轉,請教請教專業人士。」
陶希武看向陶玉墨,「小姑!」
「領你去轉一轉行,別給我搗亂!」
砂糖遊戲賣了之後,陶玉墨已經升任玉郎機構副總裁,公司二把手,名副其實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小姑,你也太偏心了,我哥去你公司就是工作,我怎麼就成搗亂了?」
「你哥學的東西是真能在公司幫上忙,你會什麼?」
遭受到親人的歧視,陶希武憤憤不平,「你們這是學歷歧視,他不就上個好大學嗎?」
陶玉墨冷笑一聲,「我不是學歷歧視,我是智商歧視!」
陶希武:
內心掙扎了片刻,他覺得小胳膊擰不過大腿,嬉皮笑臉的拍起了陶玉墨的馬屁,最後終於贏得了去玉郎機構參觀學習的機會。
又過了幾天,巴塞羅那奧運會火熱開幕,中國隊派出了251名運動員參加比賽,最後獲得了16金22銀16銅的好成績,位列獎牌榜第4名。
看閉幕式的時候,陶希武憧憬著說:「也不知道咱們國傢什麼時候能辦上奧運會!」
自燕京亞運會結束後,燕京市政府便將燕京申辦奧運會當成了頭等大事,但一直都是秘而不宣的狀態。
「會舉辦的,只是時間的問題。」林朝陽笑著說道。
奧運會結束已近九月,陶希文、陶希武兄弟倆一個要回燕京辦研究生申請的手續,一個要開學了,一起回了燕京。
月末,章藝謀帶著《秋菊打官司》的複製來到香江。
再有幾天,他就將帶著這部由林朝陽早期短篇改編的電影參加今年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界。
早在一週前,《秋菊打官司》已經在燕影廠舉辦過一場內部首映禮,當時參加的都是國內知名的導演、電影評論家。
大家對《秋菊打官司》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讓章藝謀的內心輕鬆了不少。
去年他拍了《大紅燈籠高高掛》,在威尼斯電影界拿了個銀獅獎,可這部電影在國內外卻呈現出了兩極分化的口碑。
老外們認為這部電影拍的很美,很有中國意境。
可國內許多人卻認為《大紅燈籠高高掛》有自曝其短,以封建陋習取悅洋人的嫌疑。
這樣矛盾的口碑評價讓章藝謀一時間有些無所適從,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銀獅獎後的一些天裡,他沒有忙著慶功。
而是拉著劇組的主創人員討論電影存在的失誤,最後總結出了三十多條失誤這次拍《秋菊打官司》,故事內容反應的是中國鄉村面貌,是他一貫擅長的,但不同的是,他吸取了《大紅燈籠高高掛》的教訓。
沒有把重點放在獵奇和矛盾的「刻板中國」的見聞上,而是盡最大可能的還原原著的辛辣與諷刺。
一場內部放映結束後,放映室內的燈光亮起,章藝謀有些緊張,不知道《秋菊打官司》會不會獲得林朝陽這個原著的認可、會不會獲得陶玉書這個老闆的認可。
「凱戈怎麼看?」陶玉書第一時間沒有開口評價,而是問起了一旁的陳凱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