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尋味齋文學沙龍,大陸文壇第一盛會》《莊重文文學獎誕生幕後》
《汪曾琪與林朝陽的交往》《打響尋根文學第一槍的‘琢縣會議」》——
這個時候,蘇偉貞終於感受到了在燕京被作家們「圍攻」的好處了,素材多到根本用不完,各種關於大陸文壇的逸聞趣事信手拈來。
文章發表後副刊銷量節節高升,好評如潮。
七八十年代灣島文學的黃金年代培養出了一大批文學素養極高的讀者,趕上這兩年島內JY,興起了一股大陸熱,讀者們對於大陸的文學作品和作家都很感興趣。
許多讀者都認為,大陸文學火熱的八十年代如同灣島的七十年代,令許多經歷過那個時期的讀者倍感親切。
讀者們也對副刊文章中所描繪、勾勒的「小六部口衚衕」充滿了好感,覺得那如同文學的世外桃源,稱那是大陸版「林海音家的客廳」。
這些文章的發表,不僅讓林朝陽在灣島的名氣進一步升,更有許多讀者受文章表述的影響,將林朝陽視為大陸新一代文壇盟主,心生崇拜之情。
在症弦等人離開燕京的幾天後,林朝陽也坐上了回香江的飛機。
他在內地的時候,很難接收到灣島的資訊。
一回到香江,反倒是聽說了《聯合報》副刊連續發表對他的採訪文章在島內引起了一系列反響。
這兩地交流本就密切,而且官方之間也沒有設定壁壘,資訊交流相對通暢。
看到灣島對林朝陽的報道熱潮轟轟烈烈,香江的媒體有些不是滋味。
早在美國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結果公佈後,就有香江媒體報道了林朝陽獲獎的訊息。
香江文化界和讀者們無不為之歡呼吶喊,大家一直把林朝陽當自己人,管林朝陽是作品得獎還是改編得獎,媒體們都把他誇成了花,開口必是「香江之光」。
如今「香江之光」得了美國的文學獎,在內地參加活動,接受灣島媒體採訪,獨獨沒有香江的份兒,這叫人情何以堪?
在林朝陽徘徊內地不歸,還接受灣島媒體採訪的日子裡,還有幾家媒體發了些酸言酸語。
可等他們得知了林朝陽回到香江的訊息後,立馬又屁顛兒屁顛兒的發出了採訪邀約。
香江文化界在國際上歷來沒什麼牌面,林朝陽得了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這種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獎項,相當於是在國際上給香江長臉了。
媒體們恨不得把他捧上天,那架勢比前幾年得法國勒諾多文學獎的時候更誇張。
一下子二三十家媒體記者的邀約湧過來,讓林朝陽應接不暇。
他篩選一番,留下六七家口碑比較好的正統媒體,剩下的統統拒絕掉,即便這樣也忙了三天。
期間還抽空去了香江中文大學做了個演講,受到了在校學生們的熱烈歡迎。
學生們最喜歡接觸新鮮事物,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他們可能沒聽說過,但架不住媒體給科普啊!
「美國的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文學獎風向標」諸多封號和似是而非的介紹,雖然有碰瓷的嫌疑,但確實起到了引起讀者關注和重視的作用。
除了媒體的關注報道、所到之處的熱烈歡迎,林朝陽得獎的另一個好處,就是作品銷量的持續增長。
這一點不僅是在香江,在內地、灣島、日本、美國等諸多國家和地區都是如此。
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的影響力比不上國際獎項中的「頂流」諾貝爾文學獎大,但放在國際文學獎項當中也絕對要算是一流水平了。
作為新普獲獎者,林朝陽和他的作品在這段時間裡也被各國的文學媒體、刊物廣泛報道了一番,促進了作品銷量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