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朝陽搖了搖頭,說道:「可你追求的是並不屬於你的權力。評獎的權力在組委會和評委會,下放到學校裡,尋求的也是具有較大規模的文學社團或團體的支援。
你們如果希望參與進來,完全可以加入五四文學社。
如果五四文學社不接受你們,那另當別論。但你們的要求卻是以私心謀公利,這並不妥當。
我理解你們想要為評獎貢獻一份心力的好心,但有時候出於好心的,並不一定促成好的結果。」
從始至終,林朝陽都沒有落入到林東維的敘事陷阱。
無論林東維怎麼說,他們這夥人的行動都是為了一小撮人的目的而發動的,
而非如他所說的那般光明正大。
眼見林東維的臉色變得異常難看,林朝陽並沒有停下,反而聲音又清朗了幾分,傳遍了三角地,也傳進了所有過來看熱鬧的學生耳中,
「同學們,透過剛才和林同學丶鄒同學的辯論,我心中生出了一些感慨。
以下這番話,權當是與大家交流。
你們都是燕大的學生,不管是智力水平還是知識儲備都已經遠超常人。
說句不客氣的話,再過二三十年後,可能主宰這個國家前途命運的人就誕生在你們中間。
這不是我個人的想法,這是老百姓丶是國家對你們的期望,你們是註定要攪動時代風雲的弄潮兒————
林朝陽的聲音並不如林東維那般慷慨激昂,但同樣字字清晰丶沉穩有力。
他一上來就將在場的燕大學子們捧到了崇高的地位上,頓時讓學生們心生幾分竊喜與自傲。
從他們上燕大以來,不管是親人朋友,還是社會大眾,又或者是學校政府,
對待他們的態度都如春天般的溫暖。
諸多的優待確實如林朝陽所說,都已經將他們放在了國家棟梁的位置上,連燕大學子們自己也是這樣認為的。
但林朝陽終究是位名人,是中國文學界響噹噹的人物,這話從他嘴裡說出來,更有一種讓人昂然的得意。
「但是——」
林朝陽的一聲地有聲的轉折打破了許多學生的暢想,
他的神色嚴肅而認真,眉頭緊,兩道濃眉好似被一雙無形的大手用力擠壓在一起,形成深深的溝壑,那溝壑彷彿凝聚了一個時代的沉重與期望。
眼眸中像是燃燒著兩團火,燃燒著憤怒與關切交織的光芒。
「但是正因為如此,對於很多事情你們才必須要有更清晰的認知丶更全面的思考丶更理性的判斷。
改革開放十年,我們接收了許多外來的事物,這些事物可能是新的思潮丶新的理念丶新的制度。
這些東西看起來都是很好的,但你們應當警惕,這世界上並不存在完美無缺的事物·——·
(以下省略1000字,懂的都懂。)
初春的三角地如往常聚集了一群學生,人頭贊動,像這樣的場面幾乎每週都會發生兩三次。
這些學生或許是在朗誦幾首新興的詩歌,或許是在討論最近發生的國內外新聞,或許是在辯論某種剛剛被提出的論調或思潮·
有這些學生在,三角地永遠是燕大最熱鬧丶喧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