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聖》全片長105分鐘,片長中規中矩。
但原著畢竟是二十多萬字的長篇,進行影視化改編,哪怕是要進行必然的濃縮和裁剪,這個時長也充分說明了陳懷愷在表達上的剋制。
好導演有很多,但懂得剋制的卻很少。
開場的長鏡頭依舊讓人驚豔,讓人很快便沉浸在光影編織的美夢中。
一個半小時的放映進入尾聲,放映室內的音響中傳出“砰”的一聲槍響。
銀幕上,白雪皚皚,雪花漫天,江南生倒在地上,他的熱血染紅了地上的白雪,一點點的越暈越大。
鏡頭緩緩拉昇,悲愴的音樂聲激盪環繞,電影最後的鏡頭充滿了悲壯、悲情。
所有人都沉浸在這樣的氛圍中,心潮澎湃,難以自拔。
過了好一會兒,胡其明主動鼓掌,在場眾人這才反應過來,齊齊發出了熱烈的掌聲。
從眾人的反應來看,《棋聖》的成片質量是毋庸置疑的出眾,不過電影審查並不只是看電影質量的高低。
放映結束後的討論環節上,石方禹沒有說話,而是顧問陳播先開口了,他一開口便提到了審查前陳懷愷最擔憂的問題。
“從藝術水準層面來說,《棋聖》是一部非常不錯的影片。
角色塑造豐滿,情節跌宕起伏……”
講話這東西是有技巧的,尤其是會議上的講話,先聽到好話並不是什麼好事,因為後面往往要跟個“但是”。
當然也有人不加這個字尾的,但這樣的情況卻很少。
“但是……”如林朝陽所料,陳播話鋒果然一轉,說了個“但是”。
接下來的話總結起來就是要顧慮到兩國邦交,《棋聖》中的一些鏡頭處理還是應該含蓄一點。
陳播的話在林朝陽和陳懷愷的意料之中,聽著陳播的意見,林朝陽並沒有急著反駁,眼神與王濛交流了一下,兩人心領神會。
王濛適時的站了出來,“陳播同志的意見很有道理,我們確實需要考慮到這方面的問題。不過這個尺度該如何把握,卻是個難題。”
“以我的感受,陳導在這方面的表達還是非常剋制的。電影裡除了最後一個鏡頭,連點血腥鏡頭都找不到。
戰爭的殘酷也多是以畫外音、旁白和環境襯托的方式體現的,連小乞丐的死亡都沒有給正面鏡頭。
我認為這已經是非常好的處理方式了,畢竟史實就放在那裡。”
陳播反駁道:“我還是認為有幾個鏡頭應該再處理一下。”
王濛見狀沒再說話,他來的目的不是為了抬槓,而是幫忙。
馮穆接著說道:“具體鏡頭具體處理,我覺得電影局這邊不妨將你們認為有問題的鏡頭和對白列出來,這樣陳導他們改也好改。”
馮穆德高望重,說話自然有份量,而且說的也在理,陳播看向了石方禹。
感受到壓力,石方禹心中嘆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