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暄了一陣,兩人便聊起了林朝陽參加金像獎頒獎禮的情況,這並不是正式採訪,只是採訪前的熱身。
等正式開始採訪,兩人一問一答,曉黎是那種態度認真且一絲不苟的記者,並不會發出任何出其不意的提問,而是照著自己事先準備的採訪提綱一直聊下去。
這樣的採訪少了些鋒芒,但勝在流暢,被採訪者也會感到很自在,讓林朝陽不知不覺說了很多。
兩人正聊著的功夫,李拓、陳健功、阿誠等一行四五人來到了林朝陽家。
見他有正事在忙,大家都躲到了廂房自由活動。
等採訪結束後,曉黎問林朝陽:“我聽說您這次去香江,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還鬧出了一些新聞。”
“國內現在有報道了?”
曉黎搖頭,“我也是聽說的。”
林朝陽笑了笑,“倒不是什麼大事,香江媒體一貫是看熱鬧不怕事大。就是聊了兩句對於灣島的一些看法,可能有人覺得這個話題有點敏感了。”
曉黎他並不知道林朝陽在香江發生新聞的具體細節,只知道林朝陽因為說了幾句關於灣島的話,上了香江報紙的頭條。
聽林朝陽這麼一說,想來應該還是因為政治敏感的緣故。
他又笑著恭維道:“您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了,我看最近國內有不少媒體也在討論您。”
“你是說版稅的事吧?”
曉黎點了點頭。
林朝陽無奈道:“嘴長在那幫人的臉上,他們願意怎麼說就怎麼說吧。”
“從我個人的立場來說,我是支援您的。
從長遠來看,版稅付酬制對於國內的文字工作者絕對是一件大好事。
也許再過十年,那些罵您的人當中,有不少人都得感謝您。”
曉黎的話讓林朝陽倍感受用,“但願如此。”
最後曉黎又徵詢林朝陽的意見,說他想給文章的標題裡用“國內第一位香江電影金像獎獲得者”這樣的字眼,然後立刻被林朝陽否決。
“《垂簾聽政》是一部集體智慧的作品,取得現在的成績也是大家的功勞。
這屆不僅有我得了最佳編劇獎,燕影廠的宋洪榮也得了最佳美術指導獎,說‘第一’太牽強了。
況且香江本就是中國領土,香江人也是中國人,不應該分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