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懷凱語氣舒緩的說道:“朝陽,凡事有因就有果,我們今天來也是為了公事。”
林朝陽微微點頭,“我明白。”
他們兩人都是電影廠的骨幹力量,跟自己的關係又不錯,出了這種事,要找人來出面和自己談,他們心裡也為難。
只是這種事多了,哪怕是好朋友,也會心生間隙。
陳懷愷的話點到為止,應該就是怕他多想。
林朝陽說道,“既然你們燕影廠的領導也說了,我們之間不過是理念不和,我想這件事就到此為止吧。”
陳懷凱聽出了林朝陽話語中握手言和的意味,他能有這樣的表態,陳懷愷自然是高興的。
可《八小時以外》上面那篇文章的影響力還在不斷髮酵,讓燕影廠倍感壓力,聲譽受到的影響一直在持續。
陳懷凱說道:“這次的文章影響確實太惡劣了,廠裡有人說,要把張曼玲改編的那部電影停掉。”
他說這話並不是要威脅謝朝陽,只是提前告訴他電影廠可能要採取的行動。
林朝陽也明白陳懷愷的好意,他嘴角輕笑,“這麼大一個國家,又不是隻有燕影廠一家電影製片廠,好作品不愁沒有人改編。”
林朝陽話語中滿是自信,陳懷愷也並不覺得他是在口出狂言。
以林朝陽今時今日在國內文學界的名氣和他的作品以往改編的成績,想要幫張曼玲找到一家電影製片廠來合作,並不是什麼難事。
想到這裡,陳懷凱內心不由得深嘆了一口氣,這口氣並不是因為雙方的恩怨,而是在感慨國內電影行業在文藝界的地位。
別看這些年國內一部電影動輒幾億人次觀看,電影明星們走到哪裡都有無數觀眾為他們歡呼鼓掌。
可若論起在文藝界和官方的地位以及影響力,他們電影行業遠遠無法同文學界相提並論。
在這個問題上,有無數的例子可以佐證陳懷愷的想法。
以文聯來舉例,它是文藝界聯合會的簡稱,有眾多的團體成員,其中包括了文協,也包括了影協。
聽起來文協和影協都是文聯的團體成員,雙方應該是對等的,對吧?
但事實上,文聯和文協都是正B級單位,而影協卻是文聯的下級單位,正廳級單位而已,影協和文協差著級別呢。
再比如,在文化、宣傳、教育等領域,多有文學界重量人士擔任要職,如茅盾、葉聖陶、陳荒煤、周揚等等,兩隻手都數不過來,但電影行業能在政府部門擔任要職的卻屈指可數。
燕影廠是正廳級的電影製片廠不假,但與林朝陽結了怨,卻根本奈何不得他。
別說是林朝陽這樣聲名日漸隆重的知名作家,哪怕是張曼玲這個初出茅廬的新人作家,燕影廠同樣無可奈何。
反而是這些作家一個不高興,如果耍起筆桿子如同刀槍一般擲向他們,燕影廠就如同待宰的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