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媳婦的話,林朝陽下意識的摸了摸臉頰,肥肉好像確實比以前少了一點。
“也還好。上半年都快過完了,寫了一部長篇、一部劇本,忙碌而充實。”
陶玉書有些心疼的說道:“房款我們不用擔心了,劇本的稿費不是還沒給嗎?就相當於是我們的積蓄了,這段時間你好好歇一歇。”
她這個卷王突然良心發現,林朝陽頗感意外,但還是點了點頭,“嗯,好。”
能摸魚當然還是要摸摸魚的!
這時陶玉書又說道:“寫作是個不斷向外界吸取營養再反饋的過程,伱總是悶頭寫,不提高自己也是不行的。有時間了你就多看看書,多與人溝通,多出門觀察生活,這樣才能保持靈感和寫作狀態。”
我說怎麼轉性了,敢情在這等著我呢?
卷王到什麼時候也改不了本性,哪怕是休養生息也要有休養生息的卷法。
轉眼已是六月中旬,《天下第一樓》在首都劇場演出了29天時間。
按照話劇演出的慣例,公演話劇少有連演超過15天的。
因為話劇演出對於演員來說工作量的強度是非常高的,演出時間一長,第一個是演員的嗓子受不了,第二個是演員的體力跟不上,會直接影響表演效果。
《天下第一樓》自5月15日首演以來,受到了燕京文藝界和廣大民眾的熱烈歡迎,除了絕佳的口碑之外,它影響力還體現在了觀劇人次和售票上。
演出這段期間,首都劇場一直維持著場場爆滿的場面,劇場門口的售票亭硬生生被擠垮了兩次。
這個時候沒有網上售票,觀眾想要看話劇,只能來排隊買票。
趕上《天下第一樓》又這麼受歡迎,為了能夠搶到票,很多人不得不提前到首都劇場門口排隊。
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首都劇場門口排隊的觀眾來的越來越早,隊伍卻越排越長。
大家都想看話劇,想要買到票,那你就得比別人來得早、熬得住。
你看,這就是內卷的惡性迴圈。
自五月中旬以來,首都劇場門口每天從早到晚大排長龍,有些人甚至半夜就跑來排隊,只為了買兩張《天下第一樓》的門票,這樣的場景也成了近段時間以來王府井大街上的一景。
本來按照演出計劃,《天下第一樓》的演出時間只有半個月。
但後來演了幾天,效果實在是太好,在燕京話劇迷群體當中掀起一股熱潮。
排隊買票的觀眾多,但買不到票、看不到話劇的觀眾更多。
有些不滿的觀眾便堵在首都劇場門口,打算跟人藝反應這個情況,有一天正好把於是知這個副院長給堵住了。
《天下第一樓》從首演之日便異常火爆,於是知也知道觀眾們對於這部話劇的喜愛,本來人藝看到這種情況也在討論要不要加演幾場。
但人藝每年的演出計劃都是年初就定好的,一旦有臨時改變,那就意味著後面的計劃被全部打亂,所以人藝領導層一直在猶豫。
於是知被一群觀眾堵在首都劇場門口,也算是見識到了觀眾們對於《天下第一樓》的熱情,轉過天人藝便決定《天下第一樓》加演十五場。
話劇演出對演員來說體力消耗大,但像《天下第一樓》這種劇院的重頭戲都是a、b角,輪換演出是沒什麼問題的。
唯一難受的就是人藝下半年的要排演的那些劇目,演出場次在《天下第一樓》的擠壓之下必然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