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文豪1978筆趣閣> 第526章 於國有利,於民有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26章 於國有利,於民有益 (7 / 7)

莊重文文學獎也有長篇獎,可林朝陽從一開始就說了他不參評這個獎項。

馬烽的語氣中滿是遺憾,不似作假,

《入師》去年5月末先在《收穫》發表,發表之初反響並不算大。

直到兩個多月之後,口碑逐漸發酵,才得到文學界的關注。

《入師》的主題涉及了對生死的深度探尋、對社會職業的多元審視和對親情的真切感受,天然具有強大的藝術性和文學性根基,在文學界收穫了極高的評價。

從事文學創作、文學評論創作的人群對於這一類作品根本無力抵抗。

評論家在雷達去年9月的《文藝報》上撰寫《於日常中窺生死》一文,罕見的在文章中以極為抒情的筆觸寫道:

「”.——在這個生命最後的儀式裡,入師予屍體以生機,將其最美的一面留在世間,將生離死別的劇痛和悲愴變得舒緩,

不禁令人想到泰戈爾的那句‘死如秋葉之靜美’,入驗師是這‘美’的締造者,也是送行者。」

這篇文章在發表之後引發了不少讀者的共鳴。

《入驗師》這部除了在主題上有天然就能引人共情的能力,文字的優美也是一大優點,中那種淡淡的哀愁和韻味,讓人在看過之後久久難以忘懷。

美學學者李澤厚在八十年代紅透了半邊天,論及影響力較之已經去世的美學泰斗朱光遣也不遜色。

他在去年10月的《燕京文學》上寫了一篇文章,標題是《論

的內在美學價值》。

文章中的觀點認為:

林朝陽在《入師》中進行了一次大膽的嘗試,在文字雕琢上細膩優雅,塑造出了絕美的意境,很有川端康成在代表作《雪國》和《千鶴》的風采。

但同時,卻非川端康成那樣一味的悲觀和虛無。

在《入師》所塑造的物哀之美和幽玄之美中,有一股暗藏的旺盛生命力,

憂傷、質樸、安靜、孤獨,使作品具有了耐人尋味的藝術魅力,回味悠長。

將《入師》與《雪國》相提,將林朝陽與川端康成並論,這對林朝陽來說無疑是高度讚揚。

但李澤厚的文章相對還是含蓄的,有些林朝陽在文壇的重視擁是吹捧起來就比較赤裸了。

就比如參加過遂縣會議、尋根文學一派的中堅力量之一的浙江作家李杭育,

他在《滬上文學》上發文認為:

林朝陽在《入驗師》中展現了與以往完全不同的敘事節奏,相比於《闖關東》那種波瀾壯闊、跌巖起伏的風格,《入師》的敘事節奏舒緩、平穩,脫離了對矛盾衝突的刻意鋪排。

但這絲毫不妨礙本身的精彩,在一種平和的、寧靜的、哀傷的氛圍中展開故事,讓讀者深度沉浸在故事中。

細細品味其中的情感和意境,同樣也是巨大的成功,並且這樣的感受更令人難忘和持久。

在文章中,李杭育將《入師》和《闖關東》進行了深入對比,最後得出一個結論:

《入師》是林朝陽繼《闖關東》後創作生涯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