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權傾朝野數十年的大太監走了。
對趙國人來說,就像是都城裡的皇宮忽然消失了一般。
所有人都感覺到了強烈的恐慌,朝野一片死寂。
流言漸漸傳開,確認何公公確實已經離開,而不是如往年那樣站在陰影裡看著世間、隨時可能回來呼風喚雨後,整個國家陷入茫然、空虛的精神狀態裡。
無數奏章與民間的請願書如雪花般被送入皇宮,請求朝廷儘快派出大軍尋找何公公。
隨著時間的流逝,那些奏章與請願書變得越來越少,直至沒有。
直到盛夏時節,所有人都發現何公公可能確實不會回來了,情勢再次為之一變。
無數奏章與民間的請願書再次如雪花一般送入宮中,只不過這次的內容已經完全不一樣。
從官員到百姓,所有人都在指責何公公的弄權無恥、冷酷好殺,之所以離開是因為他與秦國勾結,自知叛國大罪難恕,所以畏罪而逃。
朝廷裡的官員都曾經向何公公送過錢,曲意討好,那麼誰才是何公公的走狗?為了分出誰是真正的走狗,當年究竟是誰汪的聲音更響,朝堂諸公開始激烈地互相攻擊,一時間混亂不堪,醜態百出,直至初冬時節局面才終於穩定下來。
在平穩朝局的過程裡,趙太后展現出來了極為優秀的政治智慧與手段。
然後,便是議罪。
朝廷給何霑定了七十四項大罪,除了最常見的那些罪名,還有些奇怪的罪名只怕就連當初的緝事廠也想不出來。
太后看著那些罪狀,臉色越來越難看,最後再也無法控制住情緒,重重一拍書案,摔斷了手裡的硃筆。
斑斑紅點落在牆,如紅梅般好看。
“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
最終太后只批了幾條罪名。
主要就是散漫無禮、事君不誠之類。
但不管她批多少條,何霑註定要名垂青史了,當然是惡名。
想到這點,她生出一些歉意。
她來到了御花園,揮手讓撐傘的宮女離開,走到那棵栗子樹下。
這裡是他們曾經站過的地方。
雪落在她的身上。
她看著遠方,漸漸紅了眼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