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依然鴉雀無聲,直到那道明黃的身影消失在大殿深處,官員們才反應過來,自己究竟聽到了什麼。
陛下……說的是……投降?!
官員們震驚無語,生出無數複雜的情緒,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
周大學士嘆息一聲,眼裡滿是痛苦與歉疚的神情。
他覺得自己辜負了張大學士的厚望,對不起楚國百姓,讓陛下陷入如此狼狽的境地,更是萬死莫贖。
他清楚陛下為何會召開朝會,對著朝廷眾臣說出這句話。
楚國必敗無疑,投降是最好的選擇,但沒有哪個臣子敢做出這樣的決定。
就像歷史上的那些故事一樣,所有人都知道,兩國交戰,臣子與百姓可以降,但是皇帝不能降……陛下主動提出投降,便是不想讓朝中的大臣承擔歷史責任,儘快解決當下的亂局。
這個決定明智而且清晰,問題是有哪個皇帝會願意這樣做?
周大學士能夠想到的事情,朝中這些聰明的官員們誰想不到?長時間的安靜過後,大殿上忽然響起數道哭聲。
就算沒有哭的官員,這時候也是兩眼泛紅,滿臉歉意,痛苦不堪,雖然不知真假。
太常寺卿霍然轉身盯著這些沒用的官員,厲聲喝道:“哭喪啊!陛下還活著呢!”
張大公子的母親四年前已經辭世,他現在也已是個老人,滿頭銀髮,威嚴卻遠勝當年,甚至隱有其父遺風。
在他的厲喝之下,殿上的哭聲終於止住,大臣們醒過神來,紛紛望向周大學士。
周大學士的嘴唇微微顫抖兩下,艱難地擠出一句話:“與秦人議和,禁軍全數向西大營方向調動。”
然後他用最嚴厲的眼光盯著那些官員,寒聲說道。
“誰都不準在外面說,不要跟我說什麼瞞不住的屁話,能瞞一天是一天,聽到沒有!”
……
……
一個秦國使團秘密進入楚國都城。
按照楚國方面的要求,靖王沒有出現,但是使團裡還是有很多滄州舊人。朝廷裡某些官員生出很多想法,想方設法要與那些人拉上關係,不管是同年還是同鄉,以求自保,甚至奢望能在日後的新朝裡獲得一個好位置。
那些滄州舊人都曾經是楚國的官員,卻是靖王世子童顏親自選的官,他們與朝廷裡的官員皮笑肉不笑地接觸著,只有在視線落在皇宮處時,才會顯露出冷酷與仇恨的意味。
再秘密的使團也不可能瞞住所有人,訊息漸漸在京都傳開,風波漸起。以寬仁著稱的周大學士,這一次終於有了些當年張大學士的魄力,極其強硬地斬殺了三名大臣,才算暫時穩定住了局面。
所謂和談便是投降,楚國方面沒有什麼底氣,秦國方面步步進逼,很難在短時間裡談清楚,但有件事情不需要談,雙方都心知肚明,那就是——楚國皇帝必須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