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古文明與暗物之海同歸於盡後,本星系群所在的宇宙空間死寂了十幾萬年,直到人類文明覆蘇,科技日漸發達,暗物之海才又再重新出現。
剛剛復甦的人類文明擁有了很發達的科技,卻沒有得到與之相應的、控制這種能力的智慧,那位少女又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無法完全控制人類文明野蠻而強大的擴張**以及進步腳步,所以哪怕明明已經有了經驗教訓,依然蒙受了極大的損失。很多像黃玉二號行星一樣的居住星球就這樣被暗物之海吞沒了,而且要比黃玉二號行星更慘,直接沉到了海底,星球上生活的所有生命都變成了沒有意識的怪物。
暗物之海自身的擴張速度並不快,只比普通天體的執行速度稍快些,那些怪物以及那些帶著感染能力的孢子卻能透過扭率空洞,以令人畏懼的速度在本星系群擴張,好在這些怪物以及孢子沒有意識,不會主動尋找扭率空洞,只是在宇宙裡隨意飄浮。
那些曾經繁華的人類星球自然擁有更多的怪物,停留在暗物之海的深處,很少能夠與人類文明相遇,所以被稱為海底。
只有一種特殊的情況,那就是新產生的空間裂縫直接把本世界與與暗物之海佔據的那片星域連起來。那時候人類便會看到黑暗的海底,看到那些成千上萬,不,應該說是難以計數的怪物像潮水一樣湧出空間裂縫,向著他們衝來。
那位少女與青山祖師聯手穩定住局面,控制住星河聯盟後,這樣的事情很少發生,只出現過五次,上一次便是數十年前星門基地遭受過的苦難。
不得不說,新生人類文明的運氣很不錯,而且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那道空間裂縫很長,卻剛好在燃燒的行星深處,大部分從空間裂縫裡飛出來的暗物之海怪物,還沒有辦法來到行星表面,便被高溫的岩漿與光熱殺死。只有兩處生活基地受到了怪物的攻擊,數千名人類被浸染,最終在護衛艦隊的核彈飽和攻擊下,變成了虛無。
但那些從行星深處出來,承受數百公里的高溫岩漿還沒有凋滅的暗物之海怪物都非常可怕。當然不可能是灰木,也不是介鱗,這些被黑暗浸染的存在依然保留了一些“生前”的性質,植物與昆蟲無法承受高溫,它們也不行。從燃燒行星表面不停散逸向宇宙裡的怪物絕大多數都是極其微小的血拇,而能夠被看到的更多是速度快如閃電的半尾,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擁有相當智慧能力的代序則很少出現。
幽冷的、灰色的黑暗存在從空間裂縫裡不時湧出,就像是龍捲風一般,最狂暴的時候很像千里風廊處的風。行星裡的那些巖流就像湖水,荷花驟散,水面生波。
曾舉看著光幕上的畫面沉默不語,不知是否想起了從前。
十七艘輕型戰艦在燃燒的行星外圍,對準行星表面不停發起攻擊,各種武器不時落下,激起無數朵岩漿,試圖把那些黑風般的怪物潮吞沒。
這些戰艦不屬於三大艦隊的編制,是蠍尾星雲的星系守衛艦隊,以往主要是為了對付太空海盜,艦載武器裝備更適合太空戰爭,而不是剿殺暗物之海的怪物,好在除了鐳射炮等射線類武器,還是有些好用的武器平臺,比如這時候飄浮在行星外不遠處的七千顆金屬圓球。
這些金屬圓球有專門的裝置名稱,但星河聯盟的軍人們更喜歡叫它們鋼鐵蒲公英。
可能是因為金屬圓球表面探出來的數千條槍管看著很像蒲公英表面的白絲。
鋼鐵蒲公英的直徑是一百三十米,內部有著極其複雜的貯彈裝置與自行運載裝置,能在最短的時間裡把子彈運至待發位置,保證無間斷開火。
這是一種消耗類的物理武器,使用的是物理子彈,非化學藥劑推動而是電磁加速。數萬顆釘子般大小的子彈在微型電磁環的加速下,在一秒鐘不到的時間裡透過鋼鐵蒲公英表面的數千個槍管噴射而出。
在電腦的精密計算與操控下,七千顆鋼鐵蒲公英噴射出難以想象數量的子彈,確保不會有任何漏洞,將那些來到行星表面的暗物之海怪物撕裂成極碎的粉末,毀滅對方的存在,那些灰暗的孢子不停飄起,很快便裹住了鋼鐵蒲公英的表面,好在這裡沒有生命不需要擔心被浸染。
從空間裂縫裡湧出的黑暗狂風被更加狂暴的彈雨消滅了,戰艦指揮系統自動生出指令,覆蓋著厚厚孢子的數百顆鋼鐵蒲公英向著燃燒的行星表面靠近,藉助極其熾熱的高溫,希望能夠在最短的時間裡,把那些孢子的活性滅殺。
隨著湧出空間裂縫的黑暗怪物們被剿殺,那顆燃燒的行星變得安靜下來,工業基地的通訊系統裡迎來了難得的輕鬆,甚至有軍官開始閒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