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們北大年南部就已經被曼谷出賣給了英國人,如今東非人再佔領北大年全境顯然不是大問題。”
北大年地區早在一戰前就被英國人分走了一部分,而時間僅僅是幾年前的1909年,才過去不到八年時間,所以暹羅北大年的民眾自然對暹羅政府不會信任。
“我們應該去總督府問一問,希望暹羅政府能給我們一個滿意答覆。”
此時,曾經最反對暹羅統治的北大年阿拉伯民眾,終於想起了暹羅政府的好,畢竟暹羅的統治向來是比較平和的,當然,這只是和其他國家對比。
就比如暹羅政府之前的排華運動,就沒有造成大規模殺戮,頂多發生一些小衝突,而且說句公道話,暹羅政府從本民族立場禁止遠東帝國文化傳播和滲透本來就沒有錯。
事實上任何國家,尤其是類似暹羅這種有著一定歷史和文化底蘊的國家,自然都希望本國,本民族文化發揚光大。
所以北大年地區的阿拉伯教信徒其實算是比較幸運的,如果他們面對的是西方那種極端仇視阿拉伯教信徒的宗教分子,恐怕早就被屠戮殆盡了。
而很不幸,東非顯然也是西方“文明”中的一員,東非對待南洋地區阿拉伯教信徒的態度,甚至不如東非曾經對待本土黑人的態度,畢竟東非在本土就很少大規模有目的性的屠殺黑人土著。
不過這並不是真正的“真相”,東非為什麼對待南洋地區阿拉伯教信徒如此兇殘,其實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畢竟,如果說東非對阿拉伯教有偏見的話,這一點肯定沒有問題,但有偏見不意味著仇恨。
至少東非和中東的奧斯曼帝國,阿曼,波斯,以及中亞地區部分阿拉伯教勢力關係都算不錯。
而真正導致東非無情對南洋阿拉伯教,舉起屠刀的原因其實是為了“騰出”空間。
東非這些年來“萊茵人”概念興起,畢竟東非強行融入德意志或者其他文明都顯得有些不倫不類,所以培養自己人顯然更能讓東非放心。
而南洋地區的土地,顯然不是東非人所宣稱的“無主之地”,阿拉伯教在這裡有著廣泛的影響力。
所以為了將這些阿拉伯教人手中的土地奪走,並且永絕後患,學習美國對待印第安人的態度自然是最佳選擇。
當然,東非對南洋地區的阿拉伯教這麼幹,和國際環境也有很大關係,畢竟作為異教徒,西方世界可以說和阿拉伯教國家有著幾千年的仇恨歷史。
這也就意味著東非對這些阿拉伯教狠下殺手,能夠把負面輿論降到最低,這就頗為類似前世西方世界對猶太人的放縱一樣。
畢竟大航海時代,歐洲很多航海家就是教會出資,甚至很多教士自願前往海外傳教,這個過程中很容易和老對手阿拉伯教發生衝突,就比如菲律賓如今變成基督教區域,要是說西班牙人沒有下狠手,那也不可能有人信。
在東非海軍正在趕往暹羅接管克拉地峽領地和普吉島的時候。
克拉地峽領地內部徹底陷入動亂,暹羅政府和暹羅人大量向北部國內轉移,而有條件的阿拉伯教人也在託關係向南部的英國殖民地內逃亡。
就比如北大年很多人選擇投靠南方英國北大年區域的親戚。
而引發這次克拉地峽領地大量民眾逃亡的根本原因還是近幾年東非在東加里曼丹的屠殺引起的。
畢竟東加里曼丹和英國殖民地接壤,這使得很多人逃亡英國的砂拉越,汶萊等殖民地,而也正是這批人的逃亡,將東非的赫赫兇名傳播到整個南洋地區,甚至是中東,印度等域外阿拉伯教分佈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