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切又導致了聖彼得堡的反戰活動變得開始頻繁起來,進而可能讓尼古拉二世感受到危機。
而另外一個因素則是東非邀請俄國皇室,對於目前尼古拉二世算是一個好訊息。
在英法兩個盟友不可靠的情況下,東非反而成了俄國的一大助力,東非的物資出口,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俄國的物資缺口。
這也很好理解,英法兩國雖然是俄國的盟友,但是他們能夠給予俄國的支援相當有限。
畢竟兩國面對同盟國的壓力,自身對物資的缺口就極大,更不可能分出一部分來滿足俄國的需要。
更何況俄國這種體量,也不是英國和法國能支援的起的,這幾年兩國的工業發展也不景氣,甚至兩國的軍工產能加在一起,也才勉強和德國對抗。
而德國還有奧匈帝國作為盟友,奧匈帝國雖然是歐洲五大列強中實力最弱的,但是卻也極大分攤了德國的壓力。
當然,也不排除英法兩國希望同盟國儘可能的去和俄國死磕,同時又擔心俄國在戰爭中取得太大進展,這就和前世二戰中的情景相似,所以協約國內也不是鐵板一塊。
對於瑪利亞公主的訴苦,馬克西姆皇子只能裝作無奈的說道:“希望戰爭早點結束吧!”
而實際上,如今最希望歐洲戰爭繼續打下去的國家就是東非,所以馬克西姆說的也不可能是真心話。
這幾年的戰爭中,東非可以說賺的盆滿缽滿,全民享受到了歐洲戰爭所帶來的紅利,海外訂單源源不斷,所以東非自然希望這場戰爭繼續維持下去。
經濟上的好處,東非民眾感同身受,而在海外,東非更是一拳一個小朋友,在歐洲列強深陷一戰的過程中,東非的殖民擴張之路突飛猛進,在南洋和美洲,西非迅速開啟局面。
作為東非四皇子的馬克西姆也十分清楚這些,但是他總不可能在三個俄國皇室成員面前幸災樂禍。
所以馬克西姆轉移話題到:“現在既然到了東非,就不要想那些煩心事,你們姐弟三個,正好可以多領略一下我們東非的風景。”
“這次我親自給你們當導遊,這樣對於你們而言也是一次難忘的人生經歷,同樣作為世界大國,東非和俄國可以說完全是兩種風格。”
“在這裡,你們可以看到很多俄國所見不到風光,甚至是歐洲看不到的風光。”
在當前階段的眾多世界大國中,只有東非處在熱帶地區,而俄國貴族,一般活動範圍也就是歐洲地區。
而瑪利亞,安娜斯塔西婭和阿列克謝三個人年齡都不大,所以他們離開俄國的經歷就更少了。
而這次到東非,他們一路南下,從聖彼得堡乘坐鐵路到克里米亞,最後抵達東非,一路下來路程就有萬里。
可以說這一趟東非之行,也是他們從出生到現在所經歷過最漫長的旅途了。
瑪利亞作為三人中年齡最大的,同時也是唯一成年人,所以一路上基本都是她和馬克西姆搭話,至於安娜斯塔西婭則負責照顧年幼的阿列克謝。
阿列克謝作為血友病的受害者,身體並不是很健康,加上歲數也小,所以兩位姐姐都不敢放鬆對他的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