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馬提亞王國本來就是奧匈帝國的下屬王國,不過以前達爾馬提亞王國的主體民族是羅馬尼亞人和塞爾維亞人。
藉著一戰的機會,混血德意志人,或者說被東非塞入該地區的黑戶,不僅順理成章的成為達爾馬提亞王國的新主體居民,並且順利掌握了當地的話語權,這也是達爾馬提亞王國被康拉德稱為“新達爾馬提亞王國”的原因。
不怪康拉德對新的達爾馬提亞王國存在偏見,畢竟康拉德就是純種德意志人。
魯道夫當然知道康拉德的顧慮,所以解釋道:“雖然這種混血德意志看起來不倫不類,但是對於帝國的國情來說,我們必須接納他們成為德意志的一員。”
“否則的話,光是奧地利的生育情況,如果沒有新鮮血液補充,那未來德意志這個概念說不定就自然消亡在帝國境內了。”
“當年,帝國就是因為這種偏見和傲慢,才失去了對匈牙利,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等地區同化的機會,我們不能讓達爾馬提亞王國未來變成匈牙利等民族那樣的新政治力量。”
因為經濟發展的原因,奧匈帝國境內的德意志人生育率偏低,而達爾馬提亞的混血德意志人卻有很高的生育率,除了受到遠東帝國傳統思維的影響以外,主要原因在於達爾馬提亞的經濟水平並不高。
畢竟,達爾馬提亞王國的基礎條件很差,如果不是當初東非的投入,連目前那點少的可憐的工業都沒有。
魯道夫接著說道:“雖然東非當初的行為很卑鄙,但是不得不說混血德意志人的高生育率就是我也十分眼饞。”
“如果,帝國境內傳統的德意志群體也能有那麼高的生育率,那我也不需要為主體民族的問題那麼操心了。”
達爾馬提亞王國的混血德意志人作為外來戶,卻能在幾十年時間裡,發展到接近百萬人口規模,並且成為達爾馬提亞地區的主體民族,這幾乎就是一種奇蹟。
如果,奧匈帝國的德意志人有這個覺悟,那帝國的德意志人數量早就翻了幾倍了,哪怕翻一倍,奧匈帝國境內的德意志人口也能達到兩千多萬,而要知道目前奧匈帝國總人口也才五千多萬。
但是,偏偏生活質量更高的本土德意志人,生育率就是比不過匈牙利和斯拉夫人。
康拉德說道:“人口的增長總是有上限的,畢竟達爾馬提亞王國的地方就那麼小。”
而康拉德的這番話不僅沒有說服魯道夫,反而讓魯道夫眼前一亮,有了新的思路。
他說道:“既然達爾馬提亞的混血德意志人那麼能生,那我們就更應該鼓勵這種情況,同時我們再透過各種政策支援這些混血德意志人到威尼斯,克羅埃西亞,波斯尼亞生活。”
之所以魯道夫會把威尼斯放在首位,這是因為威尼斯是當前最有希望德意志化且戰略和經濟價值相當重要的地區。
威尼斯是銜接奧地利和亞得里亞海的通道,光是出海口問題,魯道夫就希望威尼斯能夠成為奧地利的一部分。
而且,融合威尼斯還有一個好處就在於,威尼斯的人口生育率也不行,這還是在當地人口受到重創的情況下。
在意奧戰爭時期,大量威尼斯的義大利人為了躲避戰爭移民海外,這使得威尼斯人口本身就大幅度減少。
而威尼斯因為地理優勢,經濟水平在奧匈帝國境內一直都很不錯,而這也讓威尼斯的生育率情況提振不起來,雖然奧匈帝國本來就不希望威尼斯的義大利人多生育。
魯道夫說道:“我們完全可以把達爾馬提亞變成一個德意志人的生育基地,再不斷鼓勵和支援,當地人前往威尼斯定居,這樣一來,威尼斯的德語人口進一步增加。”
“逐漸取代義大利人,成為威尼斯的新主體民族,既可以推動人口融合,又可以穩固我們對威尼斯的統治,避免這塊最重要的出海口,再次被義大利人奪走。”
有了上個世紀失去威尼斯的慘痛教訓,魯道夫自然不希望歷史重演,而奧地利政府也一直都在禁止義大利半島居民偷渡和移民到威尼斯。
聽到魯道夫皇儲這個大膽的計劃,康拉德沒有反對,而是認真思考起了可行性,畢竟魯道夫這個計劃大體上還真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