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對於奧匈帝國的要求,弗洛姆也表示可以接受,就算奧匈帝國能有效利用烏克蘭,但是這也意味著他們必須承擔幫助新烏克蘭政府對抗俄國工黨的責任。
從這一點來說,俄國是一戰最大的受害者,這個原本協約國的一員,成為了同盟國和協約國相互妥協的主要籌碼。
在處理完東歐的主要問題之後,各國終於開始了其他方面的爭論。
其中法國的政治訴求也得到了滿足,德國和法國達成一致,停戰後,德國不在洛林和阿爾薩斯地區邊境部署兵力,預留一個緩衝區域。
在德國,奧匈帝國和法國的利益基本得到滿足之後,英國終於開始了關於維護自身霸權和世界新政治格局的討論。
弗洛姆說道:“世界大戰,對整個歐洲造成了嚴重的傷害,所以為了歐洲乃至世界和平的考慮,各國都應該進行大規模的裁軍,只保留少部分軍隊。”
“尤其是海軍方面,德國和奧匈帝國等國家,沒有必要保留大量海軍,其他國家也應該做出相對應的裁撤,包括美國,東非,日本等域外國家。”
“我們英國作為世界霸主,理應保留最大規模海軍,以此維持世界海上貿易的公平有序開展,我想大家應該不會反對吧!”
“除了帝國以外的其他各國海軍力量,都不應該超過帝國皇家海軍的規模,這是我們英國的唯一訴求,你的看法呢?弗里爾閣下。”
弗洛姆重點對東非的弗里爾外交部長問道。
對於海軍,德國和奧匈帝國自然可以接受,畢竟此前海軍就不是兩國的強項,德國雖然坐擁世界第二大海軍,但是德國的地理位置,導致戰爭期間,德國海軍根本無法發揮太大作用,奧匈帝國就更不用多說。
所以,德奧兩國並不反對英國在海軍方面對兩國的限制,從戰爭的過程來看,也確實沒有必要和英國進行競爭,至於法國,也不反對英國的方案,或者說英國並不擔心法國在海軍方面發力,因為法國的國力不足以支撐其和英國競爭。
而英國現在最擔心的就是東非,美國,日本等歐洲之外的國家,東非和美國不用多說,本身海洋條件就十分優越,而且體量和工業還很強大,如果不趕緊限制,那英國的海洋霸權就會被這兩個國家瓦解掉。
而日本這種國家,則會破壞英國的區域海洋霸權,這些年日本已經逐漸擺脫了對英國的依賴,而英國在遠東存在巨大利益。
這次秘密和平會議,美國和日本不在其中,所以英國自然要將東非這個會議主持者一局。
而弗里爾說道:“我們可以接受海軍方面的規模縮減,但是前提是美國和日本等國家也接受貴國的方案,同時帝國海軍必須在噸位上至少保持世界第三的位置,這也對應如今帝國海軍的實力。”
如今按照海軍噸位來說,東非其實和德國差不多,兩國並列
聽到弗里爾的話,弗洛姆心裡鬆了一口氣,他說道:“這自然沒有問題,只要我們幾個大國保持一致,那美國等沒有與會國家,也只能乖乖就範。”
“畢竟,歐洲是世界的中心,我們幾個國家,再加上東非就可以確定戰後世界的基本格局,我相信美國也是識時務的。”
英國絲毫不介意東非海軍規模處在世界第幾,它只要能保證其他各國海軍無法對英國皇家海軍這個世界第一海軍形成威脅即可,當然,按照英國的想法,那自然是最好繼續維持“兩強標準”。
也就是英國海軍的實力超過第二個和第三名之和,按照英國的打算,第二和第三大機率就是美國和東非,畢竟作為停戰的基礎,德國必須放棄發展大海軍,而奧匈帝國本來就從來不重視海軍,而法國在一定程度上又是英國的合作者,且無力在海軍方面和英國形成競爭。
所以在世界大國中,現在英國最重視的就是限制美國和東非海軍的發展,現在東非既然選擇了妥協,那美國也就無力阻止英國制定戰後的各國海軍標準制定。
而東非之所以答應如此痛快,也是出於儘早結束歐洲戰爭的考慮,畢竟歐洲戰爭結束,並不代表著歐洲矛盾的結束,現在歐洲不過是回到了一戰前的格局,歐洲的和平頂多也就維持幾十年時間,到時候東非徹底發展起來後,也就能更從容的接管和劃分世界的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