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非洲創業實錄偶然中文> 第三百四十八章 野望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四十八章 野望 (1 / 2)

第三艦隊能把司令部放在富查伊拉就很說明問題,富查伊拉就在阿拉伯半島的陸地上,還有第四艦隊所在的普吉島和中南半島也僅隔著一道狹窄的海峽。

東非七支艦隊中,只有第七艦隊的司令部放在加里曼丹島,但是加里曼丹島上可不僅只有東非,北部還有英國的殖民地,這也是第七艦隊準備遷往勿里洞島的原因之一。

而第七艦隊屬於太平洋艦隊管轄,太平洋艦隊下轄區域裡可選擇地點多,這是東非其他兩大艦隊所不能比擬的。

所以這樣一看,作為一座小型半島的卡達,反而比東非大部分海軍基地所處的位置更加具有優勢。

“卡達!”洛馬奇說道:“這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卡達的港口條件比我們現在所擁有的幾個軍港都要好的多,而且優良港灣卡達還有多個,當然,最重要的是卡達擁有北部灣領地所不具備的天然深水港,如果能佔領卡達,那我們就能依託卡達,建設一座大型軍港,供戰列艦等大型戰艦停泊。”

第三艦隊對區域內的國家自然十分門清,所以卡達的自然狀況如何,洛馬奇等第三艦隊指揮官心裡很清楚。

普拉託說道:“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我們出兵卡達的話,是否會引起英國人的忌憚,進而引發不必要的外交和軍事衝突。”

洛馬奇否定的說道:“應該不會,卡達雖然是英國的保護國,但實際上卻是十分貧窮的地方,如果不是為了維持卡達的穩定秩序,英國人估計都不想搭理這個地方。”

20世紀初的卡達有多窮,毫不誇張的說,卡達人的生活水平還不如非洲草原上的土著。

卡達的經濟支柱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是規模小的可憐的遊牧業,其次是對其十分重要的捕魚業,最後則是卡達最重要的經濟收入採珠業。

遊牧業是阿拉伯人的老本行,大多數阿拉伯教國家,土地貧瘠,沒有豐富的和穩定的草場,所以為了維持牲畜的生長,只能不斷在遷徙過程中,尋找稀疏的草地發展放牧養殖。

卡達有少量的綠洲存在,這也是卡達人早期生存的基本保障,但是卡達面積不大,這些綠洲並不足以支撐其發展壯大,即便配合捕魚業也只能維持少量人口生存。

根據東非的情報資料顯示,卡達總人口僅有兩萬人左右,而眾所周知,阿拉伯教是鼓勵生育的宗教,反觀卡達人口,就可以知道卡達人所面臨的殘酷生存環境。

其實,按照卡達現在的人口規模,這也已經很多了,如果只靠遊牧和捕魚的話,卡達能維持在一萬人水平就到頂了。

而卡達人口之所以能達到兩萬人,主要靠的是兩點,也就是採珠業和打家劫舍。

採珠業是波斯灣沿岸的重要產業之一,在過去珍珠基本上只能通採集獲取,在卡達就有數千人靠著採集珍珠過日子,透過採集珍珠,再和周邊地區進行貿易,換取必備的生存物資。

而打家劫舍就更簡單,就是盛行在波斯灣的海盜,這也算是阿拉伯人的傳統行業之一,東非的北部灣領地,過去就被稱為海盜海岸,卡達,巴林等鄰近國家也不意外。

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以前,海盜對阿拉伯半島沿岸的阿拉伯人來說,是一個非常有前景的工作。

當時,還是風帆木殼船的時代,即便歐洲海軍強國的戰艦,也不能說有多先進,而商業船隻就更加脆弱,這使得全世界的海盜業十分盛行。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