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工黨以及目前俄國所面臨的混亂局面,在世界範圍並沒有引起太大的波瀾,一方面是十一月(俄歷十月)革命爆發的過於突然,另一方面大陣營尚且處在戰爭之中,就算俄國的事再重要,也要排在之後。
就像前世,一戰結束後其他國家才開始大規模干涉俄國內部事務,現在大部分列強國家沒有閒工夫處理俄國的事。
當然,東非除外,不過東非政府目前沒有和俄國工黨對著幹的想法,更多的是從俄國儘可能的套出更多的資源。
巴庫。
從上個世紀開始,巴庫就是東非最重要的海外石油進口基地之一,而且憑藉豐富的石油儲備,俄國超過奧匈帝國和羅馬尼亞成為東非在歐洲最大的石油進口國。
並且因為內燃機產業的繁榮,巴庫油田的產量相比較前世大幅度提高,人口也多出了近十萬人。
靠著石油繁榮,巴庫城市建設水平比較高,建造了大量豪宅,劇院等,成為一座娛樂中心,享樂之城,甚至是放蕩的城市,石油帶來了一切,包括奢侈品,汽車,衣服,高階時裝。
同時,世界上不少知名的企業,家族,亦或者國家都在20世紀初瞄準了巴庫油田的投資事宜。
一戰爆發後,巴庫的石油更是供不應求,目前的形勢就是不管巴庫的石油生產多少,歐洲戰場都能夠吃的下。
而在這種極度繁榮的情況下,東非的石油公司卻在巴庫呈現出節節敗退的趨勢。
之所以用“節節敗退”來形容並不誇張,畢竟在巴庫,各家石油公司的競爭格外激烈,而東非的石油公司基本上都是國有企業,所以在其他人看來,這種效率低下的企業模式,導致虧損也不是沒有可能。
而實際上想在巴庫投資石油從而導致虧損幾乎不可能,哪怕能力一般的公司,只要負責油井的正常執行,幾乎和印鈔沒有區別。
貝拉化工石油冶煉廠。
這是一家東非在俄國巴庫投資的煉油廠,其經理是阿爾特霍芬,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這家煉油廠和東非的貝拉市關係密切。
而事實也是如此,貝拉市是東非重點發展的工業城市,尤其是在能源和化工領域在東非城市中佔據重要地位。
作為中部工業的門戶港,貝拉市向來是以哈拉雷為首的東非波西米亞工業區的最主要對外通道。
波西米亞工業區雖然資源眾多,但是在能源領域,並沒有豐富的石油資源,所以格外依賴進口。
其石油來源主要是中東歐的三個產油國,按照產量排行也就是俄國,羅馬尼亞和奧匈帝國。
近些年隨著東非對東加里曼丹的開發,東加里曼丹的石油也開始迅速向著波西米亞工業區運輸。
但是不管從哪裡運輸,都必然要經過貝拉市,在貝拉市經過提煉和加工後,在集中發往波西米亞工業區的各個工廠和企業。
而波西米亞工業區是東非最大的重工業中心,背靠波西米亞工業區強勁的工業實力以及市場。
貝拉市的石油產業和化工產業發展自然十分迅速,而貝拉化工石油冶煉廠就是其中一家企業,也是東非的一家國有企業。
而在巴庫的煉油廠就是這家東非國有企業投資的產業,其建設於1907年,也算曆史比較悠久,算是巴庫比較知名的煉油廠之一。
但是自從一年前開始,貝拉化工石油冶煉廠就開始傳出經營不善的傳聞,這讓周邊的企業很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