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人?那就不奇怪了,這些年達沃市接納了不少斯拉夫人,應該大部分都來自俄國,畢竟除了俄國這種落後國家,應該也沒有多少人願意背井離鄉到殖民地發展。”埃德塔爾毫不客氣的說道。
相較於東非,俄國確實比較落後,不過東非真正把俄國甩開,也就是近二十幾年的事。
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東非和俄國的差距其實並不大,經濟,工業,和農業等等方面只能算半斤八兩。
當然,這主要是將當時黑人奴隸算進東非人口的情況下,實際上東非本國公民的生活質量長期比俄國高,也就是殖民初期相對差一點。
而這個差一點主要值得是生活環境,畢竟殖民之初的非洲可是真正的蠻荒之地,條件連西伯利亞都比不上。
八十年代後,東非就猶如坐火箭一樣,正式邁入高速發展階段,而當時,正是東非基建開始發力的時候,在此前,東非投資了大量基礎設施,建設水利,公路,鐵路。
而這些基礎設施建設,也徹底盤活了東非的經濟,使得東非有條件開發礦山,實現資源的全國調配,從而助力東非工業的發展。
等到九十年代,東非就已經在各個領域並不遜色於俄國,畢竟一個落後國家,是不可能在當時擊敗英國的。
二十世紀之後,俄國就更不是東非的對手了,當時東非對標的國家,已經變成了法國,英國等工業強國,並且瞄準了德國和美國這兩個工業最發達的國家。
等到了一戰前,東非工業規模已經基本和美國持平,一戰後這幾年更是超過了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
不過,這是建立在東非人口規模大於美國的基礎上,如今東非工業發展的目標就是繼續擴容的同時,開始重視工業質量的發展。
維爾克尼茨說道:“這批俄國人主要來自烏克蘭,他們都是來自俄國的淪陷區,俄國戰爭的不利,甚至讓他無法保護自己人民的安全,當然,到了棉蘭老島,對他們而言未嘗不是一個機會。”
埃德塔爾搖搖頭說道:“想在棉蘭老島發展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畢竟他們大部分人不可能被安排到達沃市這種已經得到一定程度開發的地方。”
“大機率會被安排到棉蘭老島北部的那些島嶼上安家,棉蘭老島北邊的島嶼,幾乎沒有得到開發,他們還要忙上幾年時間,估計才能享受到新生活的快樂。”
“政府把他們放在達沃,不過是讓他們提前適應南洋的氣候環境,擺脫水土不服,估計這個時間段裡,也是他們最難熬的時候。”
維爾克尼茨說道:“當初,我們國家不也是這樣發展過來的麼?曾經東非本土估計也就比這裡好上一些,同樣都是一窮二白,是在付出了幾代人的努力下,才有了今天的東非。”
雖然東非歷史只有半個多世紀,但是這些時間也足夠很多家庭更新迭代了,最早到東非的一批移民,說不定重孫子都有了。
而歷史的變化就是在如此不經意間變得面目全非,五十多年過去了,非洲其他地區還是那個非洲,而東非卻已經成為了文明國度,人口密度排在世界第五,僅次於印度,遠東,歐洲和美國,工業實力排在世界第三,僅次於歐洲和美洲。
之所以不是完全和國家對比,主要是東非的各種資料有些超標,就像可以將俄國視為一個大洲一樣,東非也不遑多讓,畢竟最小的大洋洲面積也才不過八百多萬平方公里,當然,面積多寡不是主要因素,艾琳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巴西面積也不小,而俄國和東非與他們的差別就是,兩個國家人口都達到了一億以上,比整個南美都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