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島嶼群,有不少地方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來形容最為貼切,因為棉蘭老島殖民地多島嶼和海灣,所以很多地方都有戰略價值。
東非可以不要,但是不能讓敵人佔領這些地方,尤其是北邊的美國,所以為了在棉蘭老島插旗,東非只能將有限的人口分散分佈。
甚至一些主要島嶼,人口可能都只有兩位數,這一點人口的作用,只是為了證明東非對這裡的統治。
就比如前世菲律賓第三大島——薩馬島,它也是東非和西班牙關於棉蘭老島交易中的一部分。
而目前,薩馬島上的人口總量只有一萬多人,而前世這座島嶼的人口卻高達一百多萬。
由此可見,棉蘭老島殖民地人口的極度匱乏,整個棉蘭老島殖民地的總人口,也才不到六十多萬,這已經是東非十幾年努力的結果。
自由號上,斯拉夫人們伸頭看著相較而言比較繁華的達沃市。
“這裡就是我們的最終目的地麼?看起來條件還算不錯,畢竟有這麼多人口,說明這裡並不是完全沒有得到開發的地方。”
“一路下來,過了馬六甲海峽之後,這是我見過人口第二多的地方,他的規模比三寶顏市要小一些。”
三寶顏市的人口比達沃多了將近一萬,所以城市規模也就顯得比這裡大很多。
“整個南洋,幾乎都是長著奇怪形態植被的雨林,有些類似奧斯曼帝國的植被,不過奧斯曼帝國南部都是沙漠,這裡幾乎看不到人煙,和俄國更是沒辦法相提並論。”
“開發程度太低了,烏克蘭可都是大片開發出來的良田,就算奧斯曼帝國的沙漠地帶也有很多開發的綠洲,而這裡簡直就像與世隔絕的地方,要麼是一望無際的大海,要麼是一眼望不到邊的雨林。”
“如果生活在這種地方,真不知道要有多麼絕望。”
“還有這裡的氣候,自從離開巴士拉以後,船上的溫度就越來越高,空氣也越來越潮溼,最糟糕的還是暈船。”
“也就是東非人提供的食物和藥品充足,否則我不敢相信到這裡生活會有多麼絕望,希望登上陸地以後,我們的居住環境能夠好一點。”
自由號上的斯拉夫人,都表現出了極大的驚慌,以及對未來命運的茫然,實在是南洋地區太過荒涼了,再搭配上這裡糟糕的氣候,沒有人能安下心來。
在海上漂泊的這些天裡,可以說沒有幾個人依舊神采奕奕的,其實從同盟國將他們帶離烏克蘭之後,絕大部分人的心理狀態都不怎麼好。
在斯拉夫人的爭議中,自由號終於停靠在了達沃市的碼頭。
這讓希爾達船長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他哈哈大笑道:“終於抵達終點了,這二十多天的路程,實在是不好受。”
即便是老水手,都很難熬過這樣的旅途,可以想象絕大部分連大海都沒見識過的斯拉夫人這二十多天裡遭受了怎樣的折磨。
大副維爾克尼茨對希爾達說道:“我知道達沃市的一家酒吧,等安排好交接工作後,我帶你們去喝上一杯冰鎮啤酒,那家酒館的酒水都是本土生產的運過來的,味道相當不錯。”
大副維爾克尼茨對達沃市是比較熟悉的,他曾經到過這裡十幾次,不過那是駕駛一艘新型的商業輪船,而不是自由號這艘老掉牙的風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