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二五計劃期間,除了正常產業以外,東非的國防工業開支快速增長,尤其是在毅力號戰列艦完工後,接下來的十年時間,東非海上軍事力量將進入一個飛速發展階段。
根據計劃,透過本輪海上力量擴張以後,東非將進一步鞏固印度洋沿岸第一軍事強國的地位,對包括印度在內的所有印度洋國家和地區形成絕對優勢。
恩斯特:“我國經濟發展的模式可以說是在全世界都暫時找不到可以參考物件的,所以經濟發展有曲折,有困難完全可以理解,就算歐美工業國家也會面臨經濟危機等困難,所以說我們在經濟發展中遇到各種問題都不出人意料。”
“解決這些問題,才是關鍵,而不是掩蓋和忽視問題,在經濟繁榮時期,很多矛盾和問題會被經濟的火熱所遮蔽,這是我們要重視的。”
“雖然說全國經濟一盤棋,但是具體到地方經濟發展的時候,同樣的原理未必適用,畢竟每個區域有每個區域的特徵,我們要做的就是調和這種區域和全國經濟間的差異,這樣才能利於全國經濟更高效的發展。”
恩斯特這麼說,也就意味著支援伊林加市對本區域經濟發展的實驗了,效果好的話當然會更進一步的推廣伊林加市發展經驗。
實際上這種實驗性經濟發展模式,在東非並非個例,在此前馬普托市發展就是如此。
如今馬普托市已經成為漢薩省發展最快的城市,經濟體量迅速靠近省會新漢堡港市。
當然,馬普托市經濟發展並不像伊林加市這樣更加具有代表性,因為馬普托市條件比伊林加市更好,馬普托市屬於東非重要的沿海城市,是莫三比克平原和東非南部交匯地帶,這些都是伊林加市所不具備的。
“計劃經濟模式下,並非所有產業都適合計劃形式,所以為了避免經濟僵化,我們要充分給予地方一些發展的自主權利,當然,一些紅線的問題還是要在中央領導下協調進行,實現經濟發展上的抓大放小,促進本國經濟發展的活力。”
實際上恩斯特在東非實行計劃經濟的原本目的就是加速東非工業,而不是把計劃經濟視為經濟發展的“特效藥”,這也和東非的國情有關。
東非透過義務教育大大提高了全國民眾的基礎素質,同時培養了大批適應工業發展的人才,在這個基礎上才能躡手躡腳的開展計劃經濟。
前世非洲有很多國家實際上也屬於蘇聯體制的國家,但是在抄襲蘇聯經驗的時候,可以說群魔亂舞,不僅無法實現本國工業化,還將全國經濟搞的一團亂麻,說句實話,前世非洲這種人均胎教水準區域,根本就不可能展開正常的經濟活動。
讓他們按照部落治理模式治理國家已經是非洲很多國家的極限,能維持社會整體穩定的領導人,都算是“明君”了。
恩斯特接著說道:“我國工業發展的同時,不能忽視其他產業發展,工業雖然在國家經濟中的地位與日俱增,但是一個正常國家事關方方面面,這也是二五計劃期間,我們積極調整全國產業綜合性發展的主要原因,東非想成為世界性的大國,雖然發展工業是關鍵,但是隻發展工業也會導致營養不良。”
“所以謀取東非經濟發展的繁榮,未來必然要多元化,實現各個產業的齊頭並進,當然,現階段我們能力有限,所以專注於某個領域的發展也無可厚非,但是隨著經濟發展,我們總要補齊那些原來的短板。”